阿筝回了屋里,拾起手边的游记。原身是有书房的,小秋一时半会定不愿开口,她只好先翻翻书册。
幸而,文字也能看得懂。
小秋行事虽谨慎,但毕竟年龄不大,总有疏漏。
譬如小秋整理的书册,是按类型和书名排列的。这足以说明,小秋是识字的,且并不是粗略识得。
阿筝闲闲翻页,瞥了一眼正在收拾的小秋,冷不丁提了问。
“你进宫多久了?”
小秋手下几不可见地顿了顿,随后老实道:“奴婢九岁进宫,如今已四年了。”
四年,也是不短的时间了。
阿筝继续,“如何进宫的?”
“家里亲人都不在了,奴婢无可依靠,只能进宫讨生。”
阿筝边说话边观察对方的神态,小秋除了开始的停顿,后面回应很是流畅。这番说辞倒像是早已备好的。
下一瞬果真应证了她的猜测。
小秋自顾自地道明了过往,“奴婢的父亲是货郎,走南闯北地做些小生意。后来染病故去了,母亲忧伤过度也追随而去。”
听起来无甚错漏,阿筝收回视线,不再开口,悠然自得地继续看游记。
室内安静下来,只有纸张磨挲的声音。
小秋心下惴惴,半晌等不到回应,只好继续做事。只是手下的动作不免慢了许多。
一颗心也时时提着,隔一会儿便想抬头看看。
日光渐盛,也快到晌午。
阿筝收了游记,懒懒开口,“最近无甚胃口,取点清粥小菜即可。”
“是。”小秋松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去御膳房的路上,小秋陷入沉思。
公主如今比以往安静许多,性情可谓是天差地别。竟也不挑剔宫人了,甚至今日还会替她们思虑周全。
她几乎日日与公主在一起,自是知晓公主的秉性。
这般作态根本不像以往的她,反而像是换了一人似的。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小秋咬着唇,眉头皱得极深。不论如何,她得小心应对。
今日的御膳房似是比以往更忙碌些。
好在张公公不在,小秋安了心,和备食的小太监橘生聊了两句才知晓,今日是端妃娘娘的生辰。无怪乎这么多宫人准备膳食。
橘生四处瞧了瞧,压低了声音。
“今日试菜做了很多,我给你多装了些。”
小秋顿了顿,想起来时公主的吩咐,歉意道:“有劳,只是九公主近日想用些清淡的。”
橘生闻言有些诧异,但也没说什么,只默默地替换了菜色,将食盒递给她。
小秋道谢,提着食盒离开。
其实,不说橘生。她也有些捉摸不准,公主为何突然换了口味。只是,这也算不得什么重要之事。
公主要换,便换好了。
小冬之前说她是为了给公主多拿点膳食,才被张公公欺负,其实不然,她有她的目的。
张公公在御膳房做副监,又是娴妃身边大太监黄公公的干儿子。她若想接近黄公公,少不得得从张公公这里探听些消息出来。
黄公公居高位,又是娴妃极其宠信之人。
想来,娴妃做过的事,他必定清楚。
小秋正兀自思索中,未曾看到前方突然伸出的脚。被绊时已来不及稳住身体,连人带食盒一起摔倒在地。
这一下摔得狠,她的手心擦在了粗粝的石子路上,登时起了一条条血痕,膝盖处也泛着疼痛。
食盒也滚了出去,传来一道脆响声,应是碗碟碎掉了。
旁边传来一阵熟悉的嘲笑声。不用抬头,她便知是浣衣局的方管事和采荷二人。
此处是风起园,不常有人踏足。
虽不知这两人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小秋却不想与她们多做纠缠,也来不及查看自己的伤势,沉默着去收食盒。
粥洒了,小菜也脏了,回去许是要被罚了。
采荷“哎呀”一声,装作关切的样子,“这不是小秋姑娘?你怎的如此不小心,将九公主的膳食都弄洒了?”
方管事斥她,“这怎会是九公主所用?公主可是金枝玉叶,定是小秋伺候得不上心。”
“不过,小秋姑娘这样笨拙。”方管事笑着捂嘴,“回去的时候可得小心些,免得又挨了九公主的罚。”
方管事说话之时,采荷连连点头,见小秋狼狈的样子,更是快活。
小秋也不回应,只捡着地上碎掉的碗碟。
碎成这样,怕是不能用了,她得回御膳房重新取一份,也不知是否来得及。
谁知,采荷见她这样,竟直接踢翻了碗碟,言语更显恶毒。
“当初挤破头争着去伺候九公主,现在也不过如此。依我看,跟着个不受宠的公主,日子过得还没咱们好呢。”
小秋垂目,仍是一言不发。
可是这般忍让却没有浇灭采荷的怒火,反而令之滋生。
当初去伺候九公主的名额有两个。自己给方管事塞了不少好处,方管事才答应让她去,没成想司礼监来选人的时候,却点了小秋和小冬的名字。
她还得在方管事手下讨生活,只能把怨气撒在小秋身上。
幸好小秋过得不如意,伺候不得势的公主看来也没那么好。
想到这里,采荷假意开口劝慰,“听闻九公主性情刻薄,喜欢折磨下人,想必你日子实在不好受吧。如果受不住了倒是可以求求方管事不计前嫌让你回来。”
方管事在一旁笑着点头,面上尽是得意之色。
“我们与你说话呢,你何时哑了?”
小秋本想默默离开,奈何对方扯得实在紧,甚至还按在了她的伤口处,令她痛得下意识甩开了采荷的手。
采荷被推的趔趄,差些撞上了假山。待站稳后,她直接走过来给了小秋一巴掌。
“便是我今日打了你,你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