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御史大夫冷全旭,梁国睢阳人氏,自幼便沉浸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博览古今,不仅精通诸子百家之学,更擅长辩论,是当时梁国及其周边地区公认的辩士与学问家。他早年便投身于梁孝王麾下,担任中大夫一职,以其卓越的才识和雄辩的口才赢得了梁王的赏识与尊重。
在“七国之乱”的烽火连天中,冷全旭作为梁国的将军,临危不惧,以超凡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智慧,协助梁王陈镶抵挡住了叛军的猛烈进攻,为保卫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英勇与谋略,使得他在战后名声大噪,深受百姓爱戴。
随后,冷全旭在仕途上更是一路攀升,先后担任过梁国的使者、内史等要职,成为梁国实际上的治理者。他以勤政爱民、公正无私的作风赢得了梁国上下的敬仰。当梁王陈镶因争储之事陷入困境时,冷全旭凭借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过人的胆识,巧妙地献计除掉了两个参与阴谋的主谋,从而成功化解了梁王可能面临的危机,确保了他的安全无虞。
绥武帝陈濯闻听冷全旭的贤能之名已久,深感其才干出众,于是破格提拔他为北地都尉。在这个位置上,冷全旭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他还对匈奴的作战策略和战术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深知边疆安宁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因此在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加之他的话语极具分量,许多朝中大臣都对他表示赞同和支持。
面对匈奴单于的挑衅和边境压力,绥武帝在冷全旭等人的辅佐下,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紧张局势。
为了执行这一外交策略,绥武帝特意命人寻找了一位民间智慧女子,精心装扮成公主的模样,嫁予匈奴单于。同时,两国继续保持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以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目标。
次年,主战派汪傅再次向绥武帝呈献了针对匈奴问题的作战策略,这次他建议出奇制胜,而非直接深入匈奴腹地发动进攻。汪傅详细阐述道:“陛下,臣所提出的攻打匈奴之策,并非直接深入其腹地,而是要巧妙地将匈奴单于引诱至我国边境附近。为此,我们将精选最骁勇的骑兵和体格强健的步兵,组成一支强大的伏击力量,并精心设置埋伏地点,利用我国疆域内的险峻地形作为天然屏障,同时加强边境一带的警戒措施。
目前,匈奴虽然一再侵犯我国北疆,但双方仍然保持着一种表面的和平关系。因此,我们设计的战略计划中,将巧妙隐藏真实意图,使匈奴方面对可能的反击难以防备。一旦战争爆发,我军可凭借预设阵势,从四面八方同时发起攻击,务求做到兵不厌诈,给敌人以雷霆万钧之势的打击。”
主和派对此提议自然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应当通过外交手段巩固边界和平,避免大规模冲突。
于是,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未央宫内舌战风云,双方你来我往,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主战派强调国家安全与尊严不容侵犯,必须以强硬手段震慑敌人;而主和派则呼吁以和为贵,通过谈判和解的方式解决边界争端。这场辩论中,双方都慷慨陈词,充分列举了自己的理由。
当晚,月光如水,星光点点,映照着长安城的繁华与宁静。绥武帝带着柳枫,来到了未央宫最高处的麒麟阁,两人俯瞰着夜色中的长安城,城内的灯火阑珊,如同繁星点点,与天上的星光交相辉映。
两人沉默了良久,绥武帝打破了这个寂静的氛围,他问道:“忠青,你可知道朕为什么要抗击匈奴吗?”
柳枫谨慎地回答:“陛下为天下计、为百姓谋,微臣相信陛下所做的一切决定都将成就不可超越的丰功伟绩。”
绥武帝听后,沉重地点了点头:“我大绥王朝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绥武帝深知,抗击匈奴固然重要,他也明白这将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但他坚信,只有先让四境宾服,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成就大绥王朝百年稳固的局面。
十数个春秋悄然而过,柳枫凝视着武帝那日益增强的帝王之气,深知其背后所蕴含的雄心壮志与不可阻挡的气势。西域的辽阔土地与漠北的广袤草原,对武帝而言,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疆域,而是他征服天下、成就伟业的必经之路。
柳枫的眼神锐利如鹰,闪烁着对未知挑战的无比渴望与坚定决心。他深知,每一次战役都是对智谋与勇气的考验,而耐心与毅力,往往比瞬间的爆发力更为关键。于是,他毅然上前一步,恭敬地向武帝献上自己的策略:“陛下,微臣以为,面对西域和漠北的庞大疆域,我军不宜急于求成,当以稳健之态,步步为营。首先,应稳固现有防线,巩固我军根基,确保后勤补给线畅通无阻。随后,逐步推进,以修筑坚固堡垒、囤积充足粮草为先导,确保后勤无忧。在此过程中,寻找敌人破绽,把握决战良机。此战必将是场持久战,因此,耐心与毅力同样重要。”
绥武帝微微点了点头,他的眼神深邃如星辰,心中对柳枫的计策有着一丝犹豫。虽然此计不失为一个稳妥的计策,长远来看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利,但是他也深知战争的残酷和变化无常。他担忧的是,若战线拉长了,涉及的地域和民族复杂多样,谁又能保证士气能够持续高涨?
绥武帝转头看了看钱澍,问道:“恩泽,你是怎么想的?”
钱澍曾被汉武帝作为的使者派遣出使大月氏,从长安出发前往大月氏,为的就是联合月氏国夹击匈奴。但是大月氏被匈奴和乌孙一路追击,被迫西迁,并在阿姆河北岸建立了新家园。十几年后,钱澍历经千辛万苦找到月氏国,但是此时的月氏由于国土肥沃,物产丰富,生活很惬意。他们早已厌倦战争,根本没了斗志,而且绥朝离月氏太远了,他们根本不想与绥朝联盟来打击匈奴。
钱澍谦恭地回道:“回陛下,微臣通过十数年来对西域的考察,那里不仅有着十分广袤的土地,而且还有着大量的奇物,但是,那里因为部族众多,因为领土和利益的纷争常年不断,各部族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我们可以利用当地各个族部之间的矛盾和资源,将各个部族联合起来,使匈奴变得孤立无援,还可以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加强与他们的联系,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打败匈奴。”
绥武帝听后,陷入了沉思。他明白钱澍的计策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但他也意识到这可能是打败匈奴的关键。
最后,武帝看向自己身侧的萧峣,笑着问道:“峣儿,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萧峣立即回道:“微臣认为,奇袭之策乃关键所在。此计旨在通过巧妙的夜袭行动与精妙的伪装术,派遣一支训练有素、机动性强的精锐小队悄然穿越条件恶劣的沙漠地带,直插西域匈奴驻军的核心区域,以出奇制胜的方式打乱昆耶、图格的战略部署,‘擒贼先擒王’,只要匈奴驻军首领被擒,群龙无首便如一盘散沙,一击即溃。”
说完,他微微侧身,伸出坚定的手指向那张地图,带着毋庸置疑的决心和深远的战略眼光,语气铿锵有力地继续说道:“此战取胜后,我们可顺势在河西走廊这一咽喉要地设立郡县,这里不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做为巩固边疆、抵御外侮的坚固屏障;而且,河西走廊作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届时,新设立的郡县将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它将作为边境防线的重要支撑和军事要塞,有效防御潜在的外来侵扰;另一方面,它也将成为连接中原与西域商贸交流的重要枢纽,促进双方的经济繁荣。这一战略举措,无疑将为大绥未来的长期安定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我大绥在未来的数十年间得以安心发展内政,繁荣经济,确保国家安全与繁荣的延续。”
绥武帝听到萧峣这番话,内心震撼不已,这位拥有雄才大略的帝王,本应早已喜怒不行于色,爱憎不露于行,但是此时,他无法掩饰自己震惊的情绪,他睁大眼睛盯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将领,萧峣的想法竟然与自己不谋而合。
萧峣年仅十九岁,再过两个月才及弱冠,但他的指挥与谋略却已经超越了众多老成持重的将领。他的心中不仅有着对战局的深刻洞察和精准判断,更有着一股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决绝之气,这份气度与胆识让绥武帝深感欣慰,同时也感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