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奔袭 > 第40章 第三十九章

第40章 第三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三十九章】

然而,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名昆耶部骑哨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疾驰而来,他的到来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昆耶王城的不远处,突然出现了图格人的骑哨队伍,他们来势汹汹,意图不明,似乎正悄然改变着战场的格局。

昆耶王听到这个消息,瞬间惊魂未定,如同被雷霆万钧之势重重击中,气得他垂首顿胸,痛骂不绝。他的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愤怒和无奈,昆耶王明白,这场激烈的战役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图格人的突然介入,让整个局势变得异常复杂,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让人无从下手。

面对这样的困境,昆耶王别无选择,只能无奈地鸣金收兵,暂时撤退。

然而,萧峣的首次河西征战,只是一次试探。

这次征战,绥武帝既是对河西走廊上匈奴骑兵实力的一次深度探测,也是对年轻将领萧峣的一次大胆考验。

考验年仅二十岁,以区区八百骑兵在草原大放异彩的年轻将领——萧峣,有没有率领万人级别的大兵团,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和强大的匈奴骑兵,完成集团作战的能力。

在这次对抗匈奴的战役中,萧峣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精彩答卷。他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凡的指挥才能,成功地全歼了匈奴二王的军队。这场战役中,他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运用能力,巧妙地运用地形优势,采用长途奔袭的奇袭战术,对匈奴人展开了出其不意的攻击,取得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果。

在这场激战中,萧峣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英勇精神。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的勇敢行为激励了所有的将士们,使得他们更加奋勇杀敌。最终,他们成功地斩杀敌军近九千人,俘获了昆耶王世子、相国、都尉等重要人物,甚至还抢走了图格王的祭天金人。

这无疑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充分展示了萧峣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精神。

然而,在辉煌的胜利背后,萧峣军所付出的代价也异常沉重。

据战后统计,萧峣所率领的那支英勇的骑兵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战损率高达十分之七,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数字,意味着他曾经率领的一万名精锐骑兵,有七千名勇士英勇牺牲,永远留在了这场血与火的战场之上。

在军事行动中,一支军队的战损程度通常是对其战斗力及士气的重要考验。一般来说,当战损达到二三成时,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明显下滑,士气也会急剧衰退,甚至有可能出现全面崩溃的局面。

然而,萧峣在战损高达七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凭借卓越的指挥艺术和坚定的决心,成功斩杀匈奴两位重要首领,并带领残余部队平安撤出被十万匈奴大军盘踞的河西走廊地区,这无疑展现了他对军队超乎寻常的掌控力和深得人心的领导魅力。

这也是绥朝骑兵部队的一次重大突破,他们首次成功地深入到了河西走廊地区,这片广袤而战略位置重要的土地,对于绥朝而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八百里加急的军事捷报,在驿丞马不停蹄、昼夜兼程的紧急传递下,历经两日两夜的艰苦跋涉,终于抵达了长安这座繁华古都。

此刻,未央宫中灯火辉煌,照耀如同白昼,璀璨的光芒渗透着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高门殿内,绥武帝长身立于龙座之前,他身高体阔,身姿挺拔如松,展现出一代君王的卓绝风采。他的面庞轮廓在烛光映照下显得刚毅而威严,宛如雕塑家手下精心雕琢的杰作。尤其是那双深邃而明亮的眼睛,在灯火的映衬下熠熠生辉,仿佛燃烧着熊熊斗志,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激动。

绥武帝的嘴角挂着一抹难以掩饰的喜悦,那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欣慰与自豪。他深知这份捷报背后所凝聚的无数将士们的英勇牺牲与艰苦付出,更清楚这份胜利对于国家安定、百姓福祉所承载的重大意义。

他命令内侍官以高亢而有力的声音,将这份捷报一层一层从宫禁内向外传递。顷刻间,捷报已越过未央宫高耸的宫墙,传遍整个长安城,八街九陌都为之沸腾,家家百姓都为之欢欣鼓舞。

消息如闪电般迅速传遍朝野,文武百官闻讯后纷纷赶来,武官们身披闪闪发亮的铠甲,每一片甲片都映照着他们的决心与勇气;文官们则手持沉甸甸的朝笏板,上面刻满了智慧的痕迹。他们脸上流露出对胜利的喜悦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深知国家能够安定繁荣,全赖这些忠诚勇敢的将士们。

在这庄重的时刻,绥武帝将那份捷报郑重地交到大臣们手中,让他们一一传阅。捷报上记载着战场的辉煌战果,每一笔一划都凝聚着士兵们的热血与汗水。当这份捷报传到柳枫手中时,他顾不得其他,第一时间便全神贯注地仔细辨认起字迹来。然而,那些字迹娟秀清丽,并非他预期中的出自萧峣之手。

柳枫的心瞬间沉了一下,仿佛被重锤击中。他紧接着快速浏览了捷报中关于战损情况的描述,那些文字虽然简短,但每一个字、每一个数字都如同炽热的铁链,紧紧地牵动着他的心弦。他仿佛能够穿越纸张的壁垒,亲临战场般感受那份来自深处的沉重与悲壮。尽管并非亲身经历,但那些战损数字的背后,是无数英勇将士们的牺牲和付出,这份悲壮让他无法忽视。

满朝文武退下后,绥武帝单独留柳枫于殿堂之上,凝视着这位忠诚刚毅的大臣。

他转身缓缓踱步至身后镶嵌着错金银四龙四凤的华美桌案前,轻轻拿起一个由上等皮革制成的锦囊,命令内侍官将其呈给柳枫。

“忠青,你看一下,”武帝谨慎地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些许凝重,“这是和捷报一起送回来的。”

柳枫闻言,恭敬地向武帝行了一礼,沉稳地应了一声“喏”。

随后他接过了那个已经经过岁月磨砺,变得非常光滑的皮革锦囊,这是军中专用以传递情报的信使锦囊,不仅防水而且坚韧无比。

柳枫小心翼翼地解开锦囊上的系绳,缓缓打开锦囊,锦囊内并非寻常之物,而是一份缣帛书写的奏章。

奏章上的字迹清晰有力,柳枫快速浏览了一遍,内容让他心如刀绞。

原来,在这场战役中,萧峣身负重伤,而且他率领的一万骑兵精锐,仅三千人得以生还,但绝大多数身受重伤,战马折损九千余匹。

柳枫看完,心下大恸。

他情不自禁地上前一步,紧张地撩开前襟,肃然跪伏在大殿中央,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坚定和恳切:“微臣恳请陛下恩准,由微臣前往金城,即刻启程,为前线英勇受伤的将士们提供及时救治。”

面对柳枫的恳求,绥武帝却并未立刻应允,而是从容地抬起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绥武帝深知柳枫身为国家栋梁,此刻心系战场,忧虑之情溢于言表,但考虑到柳枫的身体才刚从病痛中恢复不久,长途跋涉及繁重政务恐对其健康造成影响,“忠青,你为朕分忧之心朕深感欣慰,但你的身体还需调养,不可因一时之急而损耗根本。朕已经命太医院速速准备妥当,由边阙亲自领衔,携十名医术精湛的太医同行,明日一早启程,务必日夜兼程,尽早为将士们医治。”

柳枫听闻此言,内心深处虽有微澜,却也明白绥武帝的安排周全而明智。他知道自己的焦虑和担心在君王面前无法隐藏,也知道绥武帝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真心,但他仍无法放下心中的焦虑,“微臣谢陛下体恤,只是......”

绥武帝深深看了柳枫一眼,再次接过话头:“忠青的担忧朕也深有体会,朕也忧心峣儿的伤势。朕已命令翟敖带峣儿的近侍和太医们一同前往金城,负责照料峣儿的日常生活所需。另外,朕已特许峣儿在金城静养,待一月后待伤情无碍后再回朝复命。”

这一番详尽而贴心的安排渐渐消解了柳枫心中的忧虑与焦急。他明白,绥武帝已经做了周密的安排,自己必须遵从皇命,保养身体以备日后重任在肩。于是他恭敬地叩首领旨:“微臣领旨谢恩。”

几个月以来,曾经亲密无间的君臣,因为安忌之死而生出的一种紧张而微妙的气氛,如高山寒冰般隔开绥武帝和柳枫。此时,却因为对同一个人共同的关切和看重,悄然冰消瓦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