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驻景陡然站直了:
“怎么可能!荣清和我不是只会去一个吗!”
圣人最早示意忠瑞侯携一子同去北境之时,大多数人揣度过:
陛下想要的,应该是那个有些贤名,听起来比起长兄强了不知多少的杨家二子杨荣清。
毕竟还是这样听起来比较合理:
长子坐镇侯府保险,次子也得到了锻炼。
况且,据说这位二公子熟读兵书,于兵法一道颇有见地。也许随军出谋划策,还能献些奇计。
为了迎合圣心,大多数人也是这么谏议的。
小皇帝却不即刻点头,只说再看看,要大家都说说自己意见。
这一下热闹起来了。
杨国舅在朝中一向还算吃得开,再加上站在这儿的都是有心眼儿的,都向着他说话;
从杨二公子数到杨七公子,再又拎了几个堂亲出来,愣是没一个提杨驻景大名的。
有那些个和忠瑞侯有点旧怨又为人狠毒些的,还不及张嘴就被旁边人按了下去。
就这么拖着,拖了两三天。早朝又不能光探讨兵部这点事,往往论个一两炷香就一带而过了。
圣人也不说什么,只是不肯放过去——也不必亲自操心,只要在那坐着,自会有人替他提起来。
拖到姚伏进宫的那一天,终于有人冒出头来:
“陛下以为,杨驻景如何?”
朝堂一片哗然,都待要看看是谁如此要命,要把国舅爷往死里整。
分明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难道就你长嘴了!
好事的,不好事的,都抻着脖子转了一圈,没能在人堆里把这人揪出来。
却听那人又高声道:
“虽然性情急躁些,但还勉强算是有勇在骨,孝悌双全——”
……哇,敢当着所有人说杨小侯爷的不是,胆子不小啊。
不对。
有人听出来声音来自前方,隔太远看不清,但至少也是个二品的。
二品的再往前一看——这不正是杨国舅吗!
感情人家国舅爷不好意思再耽误大家时间,领了诸位的情,竟自己把自己端进局里去了!
众人都噤了声,要等着看看圣人的态度。
圣人先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给朝臣们急得简直恨不能蹲到御位前面去,凑近了,放大了,看看圣人的表情有没有什么细微变化。
御史台那边却突然出列一个,也高声说话,数点起杨二公子的优点来。言辞有力,句句掷地有声。
虽然态度上是把人吹捧得天上有地下无,用词却字字谨慎,听起来是一点儿偏颇也没有,全是客观评价。
百官正慨叹御史台的语言艺术真是越发臻于化境,实在是前途无量蒸蒸日上;
再一看,出列之人六品服制,补子上是鸳鸯——不是五品的侍御史,也不是七品的监察御史。
御史台的六品,可是只有附属部门的官职,都是管文书管后勤的,品级又不够上朝,平日只驻扎台里。
唯一一个能让台端为其破例,拎上早朝的例外,便是……
……
“风采青。”
姚伏颇惊讶地看了杨驻景一眼:
“你对朝局原来还蛮清楚的嘛。”
……
一见是这位,众人比见了哑巴说话还惊奇。
六年来,风经历虽蛰伏不言,可上的唯二两封折子都办了大事。论及事成难度,堪比用牛毛撬动石狮子,但偏偏圣人就都点了头。
因此朝中大员一见这位站出来,哪怕是手上算干净的也肝颤,唯恐他一张口就指向自己。
福兮祸兮,祸兮福兮……
不过,这一次议论的是杨家二子的问题,大概也扫不到别人。
群臣都盼着,这个不怕死的多骂两句杨小侯爷,把人往后撤一撤。即使未必能打动圣人,多少也是一份相救的心意了。
风采青却只字不提杨家长子,只在二子身上下功夫。
听得人都累了,依旧摸不着头脑。
圣人未直接表明态度,早朝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下了早朝,圣人便召见了姚伏。
……
姚伏松开手,回身去捡琵琶:
“你是不是想问,这件事上,我是与陛下如何说的?”
杨驻景并未隐瞒半分:
“是。”
琵琶抱进了怀里,姚伏却只背对着他。
“那你可要失望了,陛下没有问我。”
杨驻景沉默。晚风之中,水面波纹粼粼,和他的甲片一样亮。
“……因为怀疑你我有私?”
他忽然道。
客卿果然被他这句怪话气得倏然转身,磨了磨牙:
“我还道难得遇上了个傻的——看来你果然是有意算计!”
什么自小立志为侠,什么向往稀世武艺,都不过是忽悠他的幌子!
帝师师弟的身份,比一个银匠所谓的高妙暗器之术值钱了不知道多少;
他真是被这位杨小侯爷那当街一跪给唬住了,真以为世上有什么赤子心;
却原来还是在算计这点名利,算计如何将他也捆到杨家的船上!
姚伏抱紧了琵琶,弦上无意识抠出几个音来。
他以为杨驻景多少还会狡辩两句,却看见对方朝他郑重一礼:
“是我的错。但……杨家不会辜负先生。”
“这一劫若能过了,先生即是杨家的座上宾。”
若过不了,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也许和姜十佩一个结果——哭坟还要小心避着人呢。
天家的表亲,帝师的同门;
圣人既然起了疑心,那也就是把他们两方人看作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
棋局已成,要解开是万万不能的。
杨驻景没有说出口的是:
难道姚伏就不曾设计过杨家?
倘若要撇清关系,大可以从一开始就离得远远的,何必顺顺当当住进杨家?
今晨还坐了侯府的车入宫,陛下怎么可能会不生疑?
但,虽然双方都是要借联盟保命,此时更迫切需要帮助的却是杨家;
因此这些话,一时半会也不该拿到明面上来说。
姚伏嗤笑:
“你倒也不必急着高兴,未必是这个因由。”
“圣人召我时,沈厌卿那里还有三个人,你要不要猜猜是谁?”
杨驻景低头理了理袖口:
“想来有风松筠。”
他这时称的却是风采青的字,不知有没有一些念着相识一场的旧情的成分。
“不错。”
姚伏点头,扬起下颌,用沈厌卿昨夜里看他的眼神去看杨驻景。
“还有两个人:”
“兵部侍郎白蓉镜,刑部郎中殷楣。”
杨驻景心中琢磨:
知道这三个人是一场科举上来的,又算是当今圣上的第一批门生。重用些并不奇怪,但不知攒到一起是要做什么?
不必他问出口,姚伏便已答了:
“陛下没有问我的事,沈厌卿却问了这三个人。”
“至于他们如何答,我也不要你猜了,并不出人意料:”
“白蓉镜说应遣你弟弟去,殷楣说应遣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