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黎民报社 > 第25章 教书先生

第25章 教书先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孟允抒赶往刑部,用“据不知名人士透露”这样的名号,将萧睿言所述情况反映给了许昭。

收到情报后不多时,许昭前往贡院调取“方知瑜”的原卷,暗中收集方知瑜本人和柳玉成的字迹进行比对,又寻了个由头与方知瑜谈论考题,基本可以确定柳玉成替考之事属实。

随后不久,又有几名知情人向许昭提供线索,言说柳玉成正在京郊的清源村中当教书先生。为了不打草惊蛇,许昭派人密切关注方知瑜的动向,同时带上陈暄和两名下属,与孟允抒迅速赶往清源村。

时间紧急,孟允抒和许昭在车内坐定后,这才得了空,谈论彼此对案件的猜测。

马车在路上疾驰,将两人的声音遮盖了大半。

“陈修远是在进京赶考后才与柳玉成结识。根据柳玉成的口供,两人是在书肆中买书相遇,因对书中论点所持观念一致,故而聊得十分投机。”

许昭回忆着卷宗记录,将他们已获取的情报串联起来。

“且不论柳玉成这段证词的真伪如何,他们两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科考,就有碰面的可能。”

他的言下之意是,陈修远或许知道柳玉成替考之事。

这是对陈修远一案最合理的解释。如此一来,柳玉成就有了作案动机,方知瑜也具有买通县衙官员的实力。

纵观当下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所有人的证词都指向了柳玉成。只有先找到他,才能进一步推断案件真相。

想到这孟允抒有些纳闷,她问许昭:“现今距离县衙结案已是半月有余,柳玉成若是畏罪潜逃,他为何不趁早离开京城隐姓埋名,而是躲在京郊?”

“清源村是柳玉成的故乡,在那里生活到底方便些。况且陈修远一案已经尘埃落定,他大概也存着侥幸心理。”许昭转而说道,“但以上只是我个人猜测,具体原因如何,恐怕只有我们亲自问过柳玉成后才能得知。”

调查再次陷入停滞,孟允抒只能将注意力挪到当下,听着马蹄叩击地面的脆响。

清源村距京城中心有八十余里,五人一大清早就踏上行程,待几辆马车行至村口时,已是黄昏时分。

马车的速度逐渐放缓,最后停了下来。前方的路太窄,马车不方便通行,于是几人下车步行。

孟允抒踩到地面上,环顾着四周的环境。清源村本就是个人口密集的大型村落,周边还有不少零散的小村庄挤在一起,村里的道路错综复杂,他们当前并不知道柳玉成的详细住址,要找到他还得花上一番功夫。

她看看村口的那户人家,篱笆圈起一片空地,房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半大少年和一个小女孩,男孩十四岁左右的模样,女孩看上去只有八九岁,两人正在说着些什么。

孟允抒对许昭说道:“我们去问问,看他们是否知晓柳玉成住在何处。”

许昭点头应允,当孟允抒靠近篱笆时才发现,那女孩手里捧着本书,男孩则拿着根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像是在给她讲解算术题。

她在门前停下脚步,露出和善的微笑:“小兄弟,还有那位小姑娘,请问柳玉成是你们村里的人吗?”

两个孩子闻声都抬起头来,男孩站起身,将女孩护在身后,向她打了个噤声的手势,警惕地盯着他们。

他并未回答孟允抒的问题,反问她道:“你们是什么人?”

今日为了路上方便,许昭等人未着官服,旁人不能像往常一样从他们的打扮上认出其官员身份。

这两个孩子不是城里人,他们应当没有听过报社的名号,孟允抒觉得她的身份解释起来太麻烦,干脆把许昭推了出去:“这位是刑部郎中许大人,我们四人都是他的随从。”

男孩闻言,将目光从他们五人的脸上依次扫过,当他再次看向许昭时,眼神中带上了几分敬畏。

孟允抒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方才这句话把许昭的形象衬托得无比伟岸,威风八面。

许昭只能就坡下驴,学着孟允抒的样子打起官腔来:“今日我来村中寻找柳玉成,想要让他助我查明一桩冤案。我有腰牌为证。”

许昭上前一步,将腰牌递给男孩。

对方显然分辨不出腰牌的真伪,他装模做样地浏览了一遍腰牌上的各种信息,将信将疑地问道:“你们要找柳先生?”

“对。”孟允抒点头,“你认识他?”

“嗯。”男孩的语气坚定,充满自豪,“柳先生是我们村里的教书先生,他是个好人。如果有冤案需要平反,他肯定会鼎力相助。”

陈暄听到这话突然露出一个笑容,但那笑容中满是讥讽。

男孩没察觉出陈暄笑容中的古怪,他看了看村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像是在估量自己接下来行动的安全性。而后他开口说道:“村里的路不好走,我带你们去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