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结束的前一天,夏朝洪管儿女们宣布了一件事。
那就是:兄妹两个在海城其实有一个大姑姑,也就是他的亲姐姐。
只是来往不多而已。
这亲戚对兄妹来说,简直是从天而降。
包惠英当然知情,却很少在孩子面前提,因为不好意思。
那样亲近的血缘关系,说起来简直和路人一样。
对方也不见得看重弟弟弟妹一家人。
她觉得只有丈夫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个姐姐是多么的有学问、又有地位,简直是夏家所有子女的榜样。
也难怪姑妈对夏家人冷淡,她刚出生不久就被父母过继给同族,后来随养父母迁往海城,直至成为本市一家大学的经济系教授。
除了那点血亲,他们两家人毫无共通之处。
在身份地位上,一个是平民百姓,一个是高级知识分子。
在地域划分上,一个是北方人,一个是南方人。
要不是孩子们考上了大学,夏朝洪也不知道该拿什么当借口去这这位大姐联络感情。
据其根本,还是儿女们给了他挺直腰板的底气。
果然,大姐回了他的信,邀请孩子们开学后去自己家过元宵节。
包惠英说:“叫我说就别去,干嘛早不开口?”
夏朝洪说:“你侄子在海城安家,不也没和孩子们联系,我大姐至少是主动邀约的!”
这件事是包惠英心头痛,她理亏,只好闭口不提。
总不能空手过去吧,带什么做为见面礼呢?
人家是是教授,寻常礼物肯定不稀罕。
夏朝洪的意思带点开城特产好了,比如花生米、花生糕、芝麻油。
夏志超一听就强烈反对,这么重的东西,带着它们挤火车,那不是要人命?
精简了许久,兄妹两个肩扛手提,还是背着大包小包上了火车。
夏志琪之所以愿意花这个力气,主要还是因为她的私心。
吴茜最爱吃开城的炒花生米,她想捎几斤过去。
依然是傍晚的火车,依然是从省城出发后仅留一节车厢,依然是逃灾的难民般挤了上去。
在火车的咣当声里,夏志琪眯着眼盘算着这个学期的计划。
小时候看《傲慢与偏见》,别的女孩羡慕的是伊丽莎白,只有她羡慕达西。
有钱又英俊的男人,永远是世界的宠儿。
漂亮的女孩,有才华的女孩,有个性的女孩,有地位的女孩,都是这些宠儿的盘中餐,是他们快意人生的点缀。
为什么她不可以做那个点菜吃菜的人?
她决心沿着既定的方案前行,但这学期她不想继续做体力活了。
家教只保留叶智华一个,轿车她也不准备收。
哪怕有驾照,以目前的身份和消费水平,养车还是很浪费,没必要。
最好能找个规范的大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她迫切希望能通过实习了解些最基本的职场规则,接触到更多的人。
第二天上午到达火车站,在和夏志超分别前,她拿出一个崭新的传呼机送给哥哥:“找你太难了,送你个礼物,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这么贵重的东西把夏志超吓了一跳。
他连忙双手接过,只听妹子道:“能帮个忙吗?”
“啥?”他问。
“把特产亲自送给吴茜,”她说。
夏志超表示OK,不就是跑一趟吗,再说他还没去过大名鼎鼎的D大。
T大在名声上一直被D大压过一头,他倒要去亲自感受下,这所排行老大的名校是不是名副其实。
没过几天,他就兴冲冲地跑了一趟,跑到师大复命时,整个人都气呼呼的。
只见他对夏志琪说:“D大真得不咋,虚头八脑的,一点都不名副其实。”
这个帽子太大了,她没接口。
再说东北某校和西南某校互掐的风气已经很多年了,夏志琪唯有保持中立。
不过她很快就咂摸出来味儿了:“你和吴茜吵架了?”
夏志超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哪儿啊,我才不和女生吵架呢!”
看那样子,分明就是。
然后他才拿出一本带塑封的新书:“喏,这是吴茜送你的。”
夏志琪在狐疑中接过了它,只见封皮上赫然印着《考研通关秘籍》。
吴茜同时还送了一本D大研究生院去年的报考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