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琪汇报完毕,台下频频点头。
一位坐在最前排的中年男人发言道:“很吸引人,我觉得你们应该把方案再深化一下,特别是学校那块要详细。社会化办学是大势所趋,民办能和公办互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体系。”
一口气说完这些,他又转身去看后排的一个男人:“你觉得怎么样,老张?”
那人忙点头说:“区长,我也赞成您的意见。”
老张应该是区教育口子上的一把手。
夏志琪下台,坐到后排狄董身边。
还没说上几句,狄董边上有个貌似一直奋笔疾书的人突然露出痛苦表情,看上去似乎肚子不舒服。
狄董关心地问了一句,那人迅速把纸和笔朝他面前一推:“劳驾,我得去趟卫生间。”
夏志琪见他慌慌张张退出会议室,就瞄了眼那张纸,原来是这次活动的会议纪要。
她想也没想,脱口道:“狄董,你把区长他们对方案的评价写上没?”
狄董愣了一秒钟,立即明白了。
他赶紧运笔如飞,把之前几位区领导针对项目的评价稍作修饰,一口气全给添了上去。
工作人员忙完大事儿回来,狄董小心翼翼地把纸张递过去。
对方简单地扫了一眼:“没问题,谢谢你。”
狄董说:“你们正式的会议纪要,能给我一份吗?”
“没问题啊,”那人说:“我午饭时间就能赶出来。”
见他走远,夏志琪和狄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谁也没吱声。
表面上看仅是一条简要的记录,称得上是微不足道的议题。
可一旦白纸黑字写上去,份量就不一样了。
夏志琪心虚地说:“审稿的人,会把你加上的那一项拉掉吗?”
狄董为给自己打气,故意用强调的语气说:“不至于吧!我又没有撒谎,也没有吹牛,我就如实地原话转述了一遍。”
那人的效率真高,不到半小时,就下来给了他一份,还叮嘱说:“参会企业代表才会有,拿好。”
夏志琪连忙把头凑了过去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哇塞,落款是区政府啊,还有公章!”
盖章就意味着这份会议纪要会签发到下属各个单位。
狄董顿时两眼放光:“这是指导性文件啊!”
两个人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了,决定先找个吃饭的地方坐下来再说。
他们这次来开会是有餐票的,能去食堂吃简餐。
没想到政府工作餐好难吃,饭盒打开后盖子上布满水汽,鸡腿有股肉腥味,猪肉块猪毛没除净,青菜有股消毒水加草味,罗宋汤散发着一股抹布味。
夏志琪原本一口都吃不下去,奈何周围都是刚才开会的政府干部,她不能明目张胆浪费粮食,只好硬着头皮。
狄董则埋头苦吃,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夏志琪几次三番想和他说话,都被他脸上那种认真思索地表情震住了,也不敢吭声。
饭吃完,他们刚走出区政府,狄董突然大叫一声“有主意了”!
只见他拿起手机就播了一个号,电话接通后,他开门见山道:“老同学,你们公司是不是打算在海城投资民办小学,怎么样,咱们合作一把,我有地!”
两个人叽里呱啦说了一通,狄董放下电话后,使劲拍下夏志琪的肩膀:“我有主意了。”
夏志琪听他讲接下来计划,基本上就是以那份沉甸甸的会议纪要为契机,敲定合作方、找设计院详化方案,住如此类。
听着听着,她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画面,并非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那种。
而是她每次去电影院看大片时的感受。
灯一灭,屏幕上顿现片头,不管是八一电影制片场那闪闪的红星,还是好莱坞福克斯吼叫的狮子,或者是哥伦比亚的女神,派拉蒙的瞭望者。
任何一种图案都能令她感到兴奋和激动,因为它们总预示着一段崭新故事的开始,代表着一个未知的将来。
而眼下,她如同黑暗里的观众,终于等到了正片的开头,大片要来了。
没多久,夏志琪就看到了狄董的那块地。
光秃秃的一块,什么都没有,真是太考验人的想象力了。
狄董说:“哎呀,这要不是自己的地,我真觉得我是个大骗子,你看那边都是农田。”
夏志琪想得却是穿越前,妈妈圣诞节带她去三亚。
当时她们入住的是亚龙湾,据说最早的时候,那家豪华酒店的泳池对面就是农田,客人游泳时还能观赏农民伯伯劳动。
她激动地说:“那好办,我到时候就在宣传里讲‘城市中的桃源,繁华中的宁静’。”
“被菜地包围”一下子变成了“田园风光”。周围的人都被她逗笑了。
狄董指着东边说:“那边已经开发好了,但你看那小区现在也稀稀拉拉的,没多少人入住,估计卖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