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果不其然接到了好几所学校的邀请,眼看女儿状态不佳,时常一副有心事的样子,果断改变原本高考上本市大学的计划。
晚上,周稚冲完凉在房间里写日记。
“稚稚,想去哪所学校。”杨梅敲门后,把几所学校公开的资料,做成一个大表格给她周稚看,包括师资、专业、优势、宿舍和食堂,一目了然。真不愧是讲逻辑讲效率的数学老师。
她一愣,才想到物竞保送。
“妈妈,我想上本市的大学。”几乎没有犹豫,就用了对炮哥那套说辞。
“稚稚,最近你的状态不好,距离高考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现在有机会就要抓住。未来你不一定可以保持这种水准,竞赛上大学就是你的实力。”
杨梅甚至不是商量的语气,早就为她做好决定一般。
拉过周稚坐下,手里的马克笔圈圈画画,嘴里念叨着哪所学校适合她。
周稚瞄了几眼,杨梅还特意找了学校的图片,虽说打印出来是黑白色,却也可以大致看出学校的建筑和风格。
心里不是滋味,这很突然,在此之前她从未想过竞赛上大学。
对本市的大学执念很重,毕竟在哪读书,可能意味着在哪工作,安稳。
水土不服是她抗拒远方的重大原因,吃不惯远方的食物,适应不了远方的气候,还见不到父母。
还有,她始终觉得江京有一天会回来,他答应过要和她考同一家大学。
不情不愿听着杨梅说了很多话,她始终不作声。
“囡囡想去哪里?”杨梅推荐完她认为适合周稚的学校后,发问。
这些学校都不错,环境不好和评价不高的她已经推脱掉,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周稚手里“妈妈,我都不喜欢,我不想去外省。我想考本市的大学,我想高考。”
周稚没有底气,说话的声音也很小,重复着这句考本地的大学。
杨梅表情变得严肃,“如果是以前,爸爸妈妈都尊重你支持你,但你最近是什么状态,你自己明白。这几所大学不比我们市的大学差,提早一年读大学,就有多一年的时间体验另一种生活。”
高考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每位当高中老师的几乎都认为不参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高考,将同一年出生一年的孩子聚集起来,往一个目标进发;高考,让他们在三年中刻苦学习、思想飞跃;高考,让他们克服困难,和老师同学关系更加亲密。
每当哪个学生懈怠逃避、无心向学,老师就会和他们说,“某某,高考是你改变命运的机会,要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干就好。”
没有人想回到高考,但大部分人都会怀念,冲刺高考那个拼搏的自己,为自己保驾护航的家人老师好友,那永远不可能从来的时光。
高考可以磨练意志。
杨梅劝周稚不是因为她不想女儿受苦,成为一个所谓完整的人,只是现在情况不好,状态不稳定,最怕的是日后连现在可以选的大学都上不到。
她能想到的最差结果,那为什么不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女儿是水土不服,但她不会一直不服,生活久一些会习惯的。
实话实说,在这个年代,很多孩子都不喜欢远走他乡。因为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大学所在地留下工作,甚至结婚生子。
但他们只有唯一的女儿,要周稚的职业发展真的在外省,他们也会跟过去的。
周稚被说得哑口无言,她已经付出努力,可是再没有回到曾经的状态。
杨梅看她始终一言不发,很痛苦折磨的样子。思索一会儿就离开了,她需要自己想明白。
……
周稚这两天很混乱,她太讲究秩序感,一点点变化就会使她铸造的房屋岌岌可危,她厌极了脱离轨道的感觉。
譬如,他没来物竞,他失联,他退学,她成绩大滑落,她被劝上大学。
还没处理好一件事,紧接着又有新的事儿。
好不容易回暖的学习状态,再一次跌倒谷底。
情况比开学考还要糟糕。
到底还是有了一次经验,颓废来得更加得心应手。
上一次理智上还会拉住,现在宛如脱缰的野马,彻底放飞。
堕落可能就是从这种心态开始的。
周天过了两天才发现周稚发给江京的信息,工作需要,他的很多材料都有回收站,照片也是,信息也是。
周稚现在的杂念很多,装着努力脑子都转得很慢,常常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变得很重,就是物理意义上的很重。压力大得就像冲刺跑步,最后累得浑身没力,拖着一副沉重的身体靠着意志力在跑。
回到家和他打了一声招呼就进房间,脸已经黑了好几天。
周天原本想要问清楚她,什么时候拿他手机发信息的话,硬生生被迫憋了回去。
作为父亲,当然舍不得女儿离自己很远,长一点的假期都见不到面。周稚从小到大就没住宿过,要去杨梅选的学校,恐怕只有寒暑假能见,她一定不能习惯。
然而当他和聊过天,知道她内心的想法,尤其还发现曾经他们约会的相片,现在又发现女儿发的信息。
他的心也不禁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