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岩叔,不忙,您找我有事吗?”
“对,叔就是想问问你,我们能不能自己栽培种植野生菌子?我想着你之前写过许多农业的文章,或许有听说过或见过。”
看着岩卫国期盼的眼神,郑立源回忆起自己曾经的所见所闻。
“我确实有听说过,在福建那边,从明清时期起,就有栽培食用菌的历史。但据我所知,他们栽培的其实是木耳、香菇一类,跟云南这边的菌子还是有些区别。而且我也只是听过,没有实际去调研过。”
“这没事,附近方圆几百里,也就只有你对此了解的更多些了。”
“不强求一定要成功,但我们至少尝试过。”
“行,岩叔,既然您信任我,我也就放手一试。不过,我只会些书面上的理论,没有太多耕作的实际经验,还需您帮我找一个会种地的人来,理论结合经验,相互商量探索。”
“好,这个没问题。”
很快,岩卫国就给郑立源找来了队里生产的好手,岩明峰。
他脸庞晒得发黑,笑起来满是褶子,看着老实憨厚,可一旦涉及到地里的事情,那叫一个认真执着。
人选确定好了之后,便想着打铁要趁热。
于是,次日,两人就上山,将山里还零星长着的菌子连根带土挖了回来,小心地种进地里。
“郑老弟,这用种粮食的法子种菌子,管用吗?”
“我也不知道呀,但总是要一步步试错,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知识和经验,又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也是。”
在摸索中,在一次次的施肥和浇水后,菌子居然真的在长大。
当时,两人都激动坏了,还以为运气好,一下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但当菌子成熟采摘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菌子最有价值的醇香不见踪影,吃起来索然无味,就像是在嚼一块炒好的橡胶。
很显然,第一次的尝试,他们失败了。
不过,此时的他们还心怀希望,马不停蹄地试验第二个方法。
可失败,失败,失败……接踵而来的失败让他们彻底看不见了希望,只能承认自己的无能。
“岩叔,对不起,辜负了您的期望,没能培育成功。”
岩卫国拍了拍郑立源的肩膀,“没事,你这段时间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或许,菌子就应该长在山里。”
两人之间沮丧低落的氛围蔓延开来,李青苗看不过眼,“如果,退而求其次呢?”
“什么意思?”
“虽然菌子培养不出来,但木耳,香菇,总能自己培育吧?这些也能用来做酱,只不过味道肯定是比不上菌子。可是,也不差,一样是下饭的利器。既然如此,完全可以把木耳和香菇当做菌子的次级替代品,然后降低产品的价格,我想,烟草厂也不至于会拒绝。”
岩卫国眉头跳了跳,他完全没有想到,事情还能这么看。
“对啊,立源,这木耳和香菇,能培育吧?”
“能的,岩叔,福建那边已经有成功的例子了。”
“那感情好。”
重新换了个方向后,郑立源找来长着菇子的腐木,放进避光的房间里,定期喷水。
很快腐木就出菇了。
但之前的失败仍历历在目,岩明峰、郑立源和岩卫国都有些杯弓蛇影。
“谁先吃?”
望着桌上的香菇油菜,三个人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勇气先动筷子。
“啧,我来吃。”
李青苗收拾好出来后,看见他们一口都没动,光呆坐着,有些不耐,夺过郑立源的筷子,吃了第一口。
她细细品味着,尽量客观公正地评价。
“吃起来,倒和山里捡的菇子味道很像。虽然醇香不及,但也算佳品。如果做成酱,几乎吃不出差别。”
三人听到她的这番评价,对视了一眼,赶紧抄起筷子,也尝了起来。
确实如同李青苗所说的,不算完美复刻,但绝对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