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接着写什么,你还有什么想学的字吗?”
李良玉刚想说道士哥哥的名字许怀清,但又想到湛平师叔要求她尽量不提及自己的来历,以及和道士哥哥之间的关系。
便改口道,“……太华剑派怎么写?”
一听这四个字,在后面围观教学的柳当歌和刘无霜有意见了。
“慢着凭什么先学太华剑派,你这个小不点怎么不先学太微书院怎么写呢?”
刘无霜也道:“照理说也是我们太微书院排在太华剑派的前面。”
李良玉倒是不太关注顺序,只是刚好想到了太华剑派,有一天她离开书院要拜师太华的时候,总要认识它的名字会好一些吧。
倒是阮弄溪听说小女孩有拜师太华的想法,不由对她另眼相看,“我也觉得太华剑派甚好。”
他这样说,柳当歌就要掀桌子了。
随后论述了一系列太微书院好于太华书院的理由,只可惜长篇大论之下,李良玉一个字也没有听懂。
看来柳师叔是真的不适合做老师啊。
还得是阮弄溪出马,化繁为简,由粗及细,拿着自制的小地图,给李良玉介绍了这个世界大概的情况。
那是她原本在许怀清那里没有听全的版本。
“世界共有四大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
“而我们所在的就是东胜神洲中的宋国。”
李良玉看见地图正中间的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大齐。她也听村里面的人说过,大齐人都很富裕,权势很大,遇到他们时一定要俯首磕头,千万不能得罪他们,他们是神仙之下,地位最高的人。
听了阮师叔的讲解之后才知道,他们也是人,只不过国家实力的宋国更强大一些罢了。
“目前东胜神洲上有7个国家,土地面积最大的是大齐,重视礼乐的避世之国‘离国’灭亡之后,宋国就是神洲上最小的国家了。”
“它和大齐一样,尊太一道教为国教。”
“于是太垣观在宋国内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有超过2000座的道观。”
李良玉一听就觉得很了不起。
“那太微书院呢?”
“七国皆有一间太微书院,一共七间,以大齐首都临淄城的太微书院,规模最大,为总部。”太垣观的总部自然也是在临淄。
“那有多少个太华剑派?”天真的李良玉问。
阮弄溪却向她伸出了一根手指,微笑着道:“太华剑派只有一个,位于大齐的腹地,纯阳山脉之上。”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但听得不爽的柳当歌不这么认为,他大声道:“是因为太华剑派道孤,所以人少。”
正直的阮弄溪却对着李良玉补充道,“主要还是太华剑派招生弟子太严格了,但合计四类弟子的总人数,也是十分庞大的。”
柳当歌驳斥道:“还是我们太微学子满天下!更受各国皇室和官员的认可。”
这一点,阮弄溪却并不反对,但也不是一味地赞同,“在太平盛世,自然是如此。”
李良玉自然想知道为什么。
“这就要讲到最起始的话题了,现在太垣,太微,太华各有簇拥者,时而看不顺眼,势同水火。但却很少有普通百姓知道,看似职责不一,无甚交集的三家,最初是三位一体。”
这种说法,李良玉还是第一次听到他向来只知道太垣观,太微书院和太华剑派都是她从道士哥哥那听到的,对于她来说是全然陌生的事物。
原来,太一道教的创始人玄牝老祖,一共收了三个徒弟,而这三个徒弟最后走上了三条不同的道路:
分别是太垣观的创立者无尘上人,主张入世,救济世人脱离苦海,修的是人道。
创立太微书院的清虚上人,主张出世,远离世俗纷扰,钻研典籍,通过思辨求道的文道。
以及太华剑派的创始人纯阳上人,主张隐士,自我修行,寻求□□长生不灭,以武问道。
李良玉听得迷迷糊糊,只有在听到寻求长生□□不灭时,亮了一下眼睛。
柳当歌却不太满意师弟看似公正的讲解:“呸,你倒是把他们说得好听!”
阮弄溪也不恼,合手躬身行礼。“那请问师兄高见?”
李良玉知道他对太华剑派的评价不太好,说他们都是“只会舞剑弄阵的武疯子”!
那太垣观呢。
“沉迷世俗权力的衣冠禽兽!”
李良玉虽然不能领会其义,但还是觉得他骂得好直接呀。而且这个评价还不如太华剑派呢。
那太微书院呢?
提及自己师门,平日有诸多不满的柳当歌,这下却撩了撩头发,颇为自得道:
“能将我这样的天才收入门下,太微书院至少也是掌握真知、道心澄澈、培养圣人的所在。”
众人皆是一阵无语,
莫名感觉头顶有乌鸦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