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废墟里的家 > 第2章 第 2 章

第2章 第 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面色苍白的年轻女人靠在礁石边,身边散落着绣到一半的枕套。苏念晴捡起看,木棉花纹样让她瞳孔一缩——这是七十年后拍卖行里炙手可热的"知青绣"!

返程时她们多了个包袱。叫秀荷的知青媳妇执意要用绣品换海带,林小满却偷偷塞回两块钱。苏念晴看着她红透的耳根,忽然想起现代博物馆里那些价值连城的民间工艺品。

"笑啥?"林小满凶巴巴地瞪她,手上却稳稳扶着晕船的秀荷,"她男人是农机站的,能帮我们弄到自行车票!"

立冬那天,她们终于拥有了"大永久"自行车。林小满在前杠绑上红绸,载着苏念晴歪歪扭扭骑过晒场。风鼓起她们新做的的确良衬衫,后座绑着的贝壳风铃叮当作响。

经过大队部门口时,赵有才正给知青们念文件。苏念晴捕捉到"恢复高考"四个字,车把猛地一歪。林小满单脚撑住车,发梢扫过她发烫的耳廓:"坐稳!"

晚饭是罕见的白米饭配咸鱼。林小满扒着饭粒偷瞄苏念晴,突然从桌底推过来个布包。打开是崭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扉页盖着县图书馆的印章。

"跟知青换的。"少女低头猛扒饭,声音闷在碗里,"反正...反正贝壳风铃的图纸你也画完了..."

煤油灯下,苏念晴发现书页间夹着张便条。歪扭的字迹像爬行的螃蟹:"考不上就回来赶海,我给你留最大的蛏子。"

夜风吹动窗台上的风铃,月光把两个依偎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远处传来隐约的潮声,像某种温柔的应和。

腊月里的第一场雪落在渔村时,苏念晴正用炭笔在墙上默写化学方程式。林小满蹲在灶台前烤红薯,香甜的热气混着海风在屋里打转。她突然丢过来个烫手的小布包:"给,护身符。"

苏念晴展开看,是个绣着海浪纹的香囊,针脚细密得不像林小满的手艺。里面装着晒干的木棉花和一小块鲸骨,闻起来有阳光的味道。

"秀荷姐教的。"林小满用火钳翻动红薯,火光映着她发亮的眼睛,"她说...说考试的人都戴这个。"

院外突然传来自行车铃响。邮递员老陈在风雪中挥舞信封:"省城来的挂号信!"苏念晴签收时手指发抖,信封上"招生办公室"的红戳刺得林小满别过脸去。

晚饭后她们头碰头研究录取通知书。林小满突然指着"水产学院"几个字:"这学校...在海边?"

"嗯,离这儿两百里。"苏念晴摩挲着纸页,想起现代的母亲常说外公是第一批"海碰子"——八十年代初闯荡沿海的商人。煤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糊墙的报纸上,恰巧盖住"改革开放"的标题。

半夜苏念晴被抽泣声惊醒。林小满蜷在床角咬着手背,眼泪把枕巾洇出深色痕迹。她刚伸手就被狠狠攥住手腕,少女带着哭腔的声音像受伤的小兽:"你走了...赵有才肯定来收房子..."

晨光中她们沉默地修补渔网。苏念晴突然扯断线头:"你跟我走吧。"林小满的梭子停在半空,海风掀起她额前碎发,露出那道淡白的疤痕。

"我?"她嗤笑一声,手指翻飞间网眼如星辰排列,"我去城里能干啥?"

"卖贝壳工艺品。"苏念晴摸出张草图,上面画着现代旅游纪念品店的陈设,"学校旁边就是渔港码头..."

林小满的梭子"啪"地掉在船板上。她转身走向灶台,铁锅铲刮得铛铛响:"吃饭!"

年关将近时,华侨商人突然登门。他金丝眼镜上沾着雪粒,开口就要五百个贝壳风铃:"广交会样品。"林小满沏茶的搪瓷缸停在半空,苏念晴却注意到他公文包里的英文合同。

"定金三成。"她突然用英语说道,惊得商人扶正眼镜。林小满在桌下猛踩她的脚,却听见对方爽快答应:"可以,但要加绣花杯垫。"

等送走客人,林小满把苏念晴按在门板上:"你啥时候学的鸟语?"院外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她们鼻尖相距不过寸余,呼吸间都是海盐与茉莉皂粉的味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