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春昼长 > 第15章 结盟

第15章 结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闻言太后转过身来,仿佛在打量什么有趣的事物一般,道:“抬起头来,说说看,你为何觉得哀家与此事无关?”

沈徽微微抬头看向面前的妇人。

太后与三年前他离开京都时相比苍老了不少,梳得精致的发髻里一眼望去满是藏不住的银丝,可唯独五官,还是和记忆中一样端庄秀丽。

沈徽道:“记得孙儿小时候第一次随父亲进宫,因为不小心和父亲走散,在宫中迷了路,于是走到了当时还是皇后的您的寝宫前。那时孙儿见门口水池里养了几条十分好看的锦鲤,心中喜欢,于是趴在石头上想伸手去抓来看看,结果一不留神,脚下一滑掉了下去。虽然池子里的水不算深,但当时孙儿年幼,又不识水性,被水淹得连呼救声都发不出来。就在孙儿以为自己快要淹死时,是您及时出现,让身边的侍卫婢女将我救下,孙儿这才得以活了下来。”

沈徽说着再次朝太后行了个礼,说:“太后救命之恩,臣孙绝不敢忘。同时孙儿也无法相信,一个会因为孙儿落水而心急如焚的人,会不折手段地除去先太子性命。”

“你就不怕哀家是装的么?”太后面色平静,“昭王素来对陛下衷心,你又并非昭王长子,危及不到陛下的皇位,哀家没有必要要你的命。”

沈徽摇了摇头道:“您是傅丞相之女,傅家对朝忠诚、对民仁善,孙儿从小到大看在眼里,全京都城的百姓也看在眼里。虽然您因为母族势力庞大被先帝忌惮,但自您担任皇后以来,宫里没有哪位妃嫔是无故小产,亦或是多年未得有孕,从这也能看出,您不是一个会为了权利地位不惜对皇子下手的人。”

太后一愣,随之忽然大笑起来:“好,好,想不到哀家怀胎十月、一手养大的亲儿子对哀家毫不信任,反倒你一个小辈,却愿意无条件信任哀家。”

太后明明在笑,眼底却满是悲伤凄凉。

她年轻时也曾风华绝代,虽然沈徽未曾亲身经历那个时代,但也从宫女的碎语以及坊间的传闻中听说过,傅相之女傅锦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一手行书堪比大家,令京都无数文人名流瞻仰。

大家记住的是她原本的优秀,可这些一切在她嫁入皇室后都成为了历史,她有了无数个新的身份,昌德帝的妻子,大璟朝的皇后,沈栋的母妃,令人尊敬的太后……

她的名字总在与其他人捆绑,她可以是任何人,却独独不再是她自己傅锦书。

沈徽心中感怀,却也不知如何劝慰,只能道:“孙儿与季旻从小一起长大,孙儿明白太后为人,季旻作为您的亲孙子,只会了解得更加深刻全面,所以孙儿相信,他绝不会因为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就随意怀疑太后和陛下,更加不会因为已经过去的事而随意放弃自己生命。”

沈徽再次一拜,“所以,孙儿今日恳请太后,能告诉我季旻信中所提到的当年先太子的往事,并助我留在京都,查明此案。”

“你要哀家告诉你先太子的事并不难。”太后叹了口气,“只是这‘助你留在京都’一说哀家却不甚明白,哀家如今受制于人,还能如何相助于你?”

“此事孙儿已有打算。”沈徽从怀中摸出一只雕花的黑木匣子,上前几步递过,“孙儿知道太后素来有头风的旧疾,于是特地从陌北为太后寻获了可治愈头风的秘药,还请太后过目。”

太后从他手上接过木匣打开来,只看了一眼便瞬间变了神色。

她目光复杂地看向沈徽,“你的意思是……让哀家和你结盟?”

“孙儿只是觉得,太后宫门前的花,枝叶有些杂,或许需要一把刀来修剪修剪。”沈徽垂着眼,看起来是谦卑温顺的模样。

太后看了他良久,终于下定决心道:“好,你想知道的事,哀家告诉你。至于这木匣——”

太后低头看了一眼,“你猜得不错,哀家此时的确需要一把刀,你若是能替哀家除了那些枝叶,保住这满院子的花,尤其是……护好最大最艳的那一朵,那么哀家必当竭尽全力助你查明真相。”

“多谢太后信任。”沈徽低头谢恩,“孙儿自当竭尽全力,不负太后所望。”

太后点了点头,示意沈徽在一旁的蒲团上坐下,这才缓缓道:“要说先太子沈榛,那的确是相当优秀的。先帝共有七个皇子,四个公主,但在他所有子女之中最宠爱的,还是静妃所生的先太子沈榛。”

“沈榛那孩子从小心思聪慧,也招人喜欢,宫里同龄的皇子公主们除了老四,几乎都爱和他玩。哀家很早就知道榛儿是陛下心目中太子的唯一人选,要说一丁点不甘也没有,那是骗人的,哀家是丞相之女,又贵为璟朝的皇后,自然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受到他父亲的喜爱,甚至得以延续那份尊荣。可即便如此,哀家也从未动过要害榛儿的心。榛儿那样善良的孩子,连不小心伤到一只动物,都会小心翼翼地替它们上药包扎好,任谁看了都不会忍心伤害他。”

“变故是从那年秋猎回来开始的。那一年,陛下带着几个皇子们去秋猎,大约是山中露重,回来后沈榛就病倒了。起初太医来检查时说是普通风寒,可后来渐渐地就不对劲了,哀家去看他的时候精神头一次比一次差,脸色苍白得仿佛一张纸,有一次竟还呕出了黑血……”

“黑血?”沈徽微微蹙眉,“这不是风寒的症状,倒像是中毒了。”

太后摇了摇头,说:“起初哀家也这么认为,可这事怪就怪在,当时那么多位太医来查,竟无一人查出他体内有中毒的迹象,都不约而同地说是风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