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健身房听完燕妮的故事后,我的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我也可以试一试。
这想法来得突然,却又像一道久违的光,照进了我封闭已久的内心。我不是一个轻易抱有期待的人,尤其是在经历过那样一段漫长而疼痛的感情之后。多年以来,我早已习惯了把所有的心力投注在金蛋的成长和日复一日的工作里。情感,对我来说,更像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我曾经一度相信,有些人这一生,只能用来陪伴别人,不能再期待被人陪伴。而我就是那样的人。
可那天晚上,金蛋睡得很香。我一个人坐在书房,灯光昏黄,四周安静。我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墙上那只熟悉的大猫上。它依旧咧着嘴,挂着那种狡黠又略带俏皮的笑容。那一刻,我突然生出一种叛逆而荒唐的冲动:我为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我轻轻打开了电脑,注册了一个交友网站账号。年龄、职业、兴趣爱好、上传一张照片、填写择偶条件……我一项项认真填写,又小心翼翼地斟酌措辞,生怕过于大胆会吓到别人,太过保守又显得无趣。那种感觉,就像在填写一份申请书——一份申请一段新生活、久违的可能性的表格。
可即便如此,我还是不敢主动出击。或许习惯了被动等待命运安排,也或许,是还不够相信自己值得被喜欢。
/
几天后,我收到了Tim的第一条消息。
他比我年长三岁,是一家中型科技公司的IT部门总监。离婚多年,有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或正在大学读书。他的头像是一张在阳光下微笑的照片,脸上有些岁月的痕迹,却显得干净整洁,眼神里透着一股温和、笃定的力量。
他主动向我打了招呼,语气谦逊自然,没有那些令人倒胃口的调情话语,也没有浮夸的自我包装。只是简简单单地介绍了自己,说很高兴认识我。
我们交换了一些基本信息:工作、家庭、兴趣爱好。他说自己很喜欢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的茶道和书法。还提到他曾在YouTube上学写“福”字——
“结果写得像个塌掉的馒头,只好打印一张贴在冰箱上。”
我笑出了声。那种不完美的诚实与自嘲,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轻松感。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真实,才让我放下了些许戒备。
所以,当他问我:“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offee sometime?”(你愿意一起喝杯咖啡吗?)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回了句:“Sure.”(当然可以。)
我们约在一家离我家不远的小咖啡馆。
/
我们约好了见面,我却没有太多的兴奋。
想起上一次和男人约会,几乎已经是二十年前。那时的我,还会为见到桑岩而满心忐忑,小心翼翼地挑衣服,反复照镜子,试图从每一根发丝里找出“心动”的痕迹。
而现在的我,却只剩下平静。甚至说是“心如止水”也不过分。
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一个男人,更别提“约会”了。唯一让我稍感释然的是——Tim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种。我不用担心比较,也不用担心回忆被唤醒。
那天,我穿上了一条紫色碎花的半身裙,是我平时上班时穿的款式。上衣是一件简单的灰色套头毛衣。擦了一点口红,梳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出门了。没有多余的装饰,也没有刻意的期待。
我准时到达了约定的咖啡馆,心里却止不住地泛起一丝慌乱。这些年,我几乎没再和异性单独见面,尤其是这种带着“试探”性质的初见。
我不知道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不知道该准备什么话题,更不知道——万一冷场了,该怎么办。
我推开门走进咖啡馆,环顾一圈——他已经坐在那里了。
穿着他之前在消息里告诉我的那套衣服:一件深蓝色的毛衣,搭配卡其色的休闲裤。手里,还拿着一束花。
不是玫瑰。
而是一束混合着雏菊和洋甘菊的温柔花束——素雅,不张扬,却恰到好处。
我们几乎在同一时间认出了彼此。
"For you," 他起身,把花递给我,笑容温暖而干净。
那一刻,我的心忽然“咯噔”了一下。
我接过花,有些慌乱地低声说了句:“Thank you.”
那不是一场激情四射的初见,但却有种缓慢而安静的暖意,悄悄地在我心底晕开。
/
我们点了两杯咖啡,坐在靠窗的位置。
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他侧脸上。
我注意到他那浅棕色的头发里夹杂着些许灰白,没有刻意去染,也没有过度修饰,就像他的整个人一样——自然、真实。
他的眼睛是清澈的碧蓝色,不锐利,但带着一种温和的光。
他身材高大而匀称,坐在那里没有压迫感,反而有一种安静的力量。
那是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稳重,不耀眼,却让人感到放松和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