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最近的心情极好。
一来是她已得知涝灾的事,先前十分担心,亲自见了见杨五,要他务必听顾月霖的,种些能在端午之前收获的蔬菜。
杨五满口应下,完全奉命行事。
随着长宁长公主带着工部官员、何大夫离京,皇帝的旨意也到了京城及北直隶各处,百姓改种瓜果蔬菜,朝廷减免赋税之余,另给了优渥的条件,也就欣然从命。
比之前次灾情,这次准备的时间足够宽泛,伤亡损失定能降到最低。
另外一件喜事,是魏琳伊有信和礼物送来。
东西是先到竹园又转到居士巷的。
魏琳伊在信中说,小时候经常与姐姐琢磨制香露,为此遍寻相关书籍,还数度前去请教一位深谙此道的道人。到了广东之后,反复斟酌了一段时间,决定自己带着仆妇种花、调制香露,做好的香露拿去铺子里寄卖,竟也颇受欢迎。
如此一来,庄子上的管事大力支持,专门拨出了十亩田种植鲜花,还从速告知魏阁老、魏琳琅。
魏阁老给了魏琳伊两千两,要她别干寄卖那等掉价的事儿了,自己租个铺子。魏琳琅也给了妹妹两千两,说一千两是月霖给的,另外一千两是她的一点心意。
魏琳伊便和管事一起商量着租了个铺面,去年半年下来,扣除各项费用,共赚了八百多两,庄子上的收成也有六百两左右。这还只是刚开始,往后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光顾的客人越来越多,情形只有更好。
因此,魏琳伊写信告诉父亲和姐姐,不用再定期给她银钱了,她可以养活自己,并且会尽快还清他们和顾月霖出的本钱。
魏阁老笑着斥小女儿一句不懂事,说那是给你的零花钱,还什么还。
魏琳琅则说,未出阁的女孩子便始终是小孩子,家里理应照顾好你的衣食起居。银钱不需还,既然会过日子了,就要学会精打细算,尤其要学会攒体己银子。
——这些事,魏琳伊在信中娓娓道来,随后又说起顾月霖连中三元的大喜事,她很为生身母亲和他高兴,思量再三,选了套文房四宝作为贺礼,只望顾月霖不计前嫌,能够笑纳。
蒋氏又哭又笑了大半晌,转过天来,把信件和礼物拿给顾月霖。
顾月霖看完信,唇角逸出欣悦的笑容,“魏二小姐长大了,懂事了。”
“是呢。”蒋氏道,“这礼物——”
“一番好意,我怎么能不收。”顾月霖笑道,“您回信时帮我带句话,让琳伊照顾好自己,需要什么书籍、哪些香露的配方只管说,我能帮着踅摸。”
蒋氏连声说好。
顾月霖问她:“您想不想过去看看?”
“今年可不成,你刚进官场,这边又要闹灾,我怎么能跑出去躲清静。”蒋氏态度坚决,又拍拍他的肩,“等我觉着可以过去了,会与你说的。”
“那成。”顾月霖道,“您跟管事商量着,替我给琳伊送份回礼。再有,您估摸着她能用到的衣料首饰土特产什么的,也多送些过去。”
蒋氏感动得险些落泪。
顾月霖真的打心底高兴。耳闻目睹的迷途知返的事,他都会为之欣喜,从而真正释怀。
自此,蒋氏和魏琳伊曾有的隔阂消散一空,开始往来通信。
外面,有心人想摸清楚顾月霖的人际关系、常光顾之处,没多久就失望地发现,他根本不喜四处走动,偶尔会在居士巷散步,还是为了身边那极漂亮的雪獒。
再者,对门就是李进之,家里还有个女魔头君若,不论怎么想,用歪的邪的促成结亲都是难上加难。
只能等到顾月霖进翰林院当差后再想辙。
这期间,与顾月霖同榜的进士参加庶吉士考试,考中的自此成为翰林选官,在翰林院跟随德高望重的官员进行为期三年的苦学。
顾月霖弄来一份名单,确认六名同窗都通过了庶吉士考试,又为恩师和萧允添一份欣慰之情。
他与那六位同窗并不曾走动过,只是相互送了道贺的帖子和几色礼品。
因为他以前与六个人并不相熟,有四个见了面都未必认识,那六人也不是杜华堂那样一门心思攀交情的。
这样更好,相互省心。
时年四月,顾月霖正式到翰林院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