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回背脊一凉,心跳快了几拍。他知道她在说什么,倘若一味拒绝,自己这不识抬举的恐怕是不好混了吧——
当然也有可能人家压根不会在意,这样其实是最好的结局了。影视美术说好听是搞艺术,可是干这行的哪个不是自诩艺术家,他并非不可替代,混到最后,看的还是人情,这也是姚金山这种人能当上老大的原因。
但他就是下不定决心——即便自己是个直的,他也做不到。他相信这世间最朴素的道理,他无法忽视对方无名指上的戒指。
于是他决定继续践行自己的人生哲学。
“抱歉,葭姐。”孟回深吸一口气,低头挤出一个牵强的笑,“是我不识抬举了。”
黄葭看了看他,轻轻笑了。
她端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慢悠悠道:“你啊......就是太老实了,老实得让人觉得有点可惜。”
孟回只能尴尬陪笑,以保持一点体面,他已经在心里做好了准备。
步行回到酒店,睡前漫无目的刷了会微博,一条热搜爆了:
#谢少容北京疗养院逝世享年50岁#
看到这个,孟回心里一动,他拉过好几部谢少容的片子,印象最深的是1994年的《阿南》,这部片子真的好,无论是剧情还是镜头,方方面面都无可挑剔。20岁的谢少容第一次拍电影,就靠这部片子拿到了柏林影后。此后星途一路顺遂,直到她忽然宣布跟某位豪门浪子结婚,然后就此从娱乐圈隐退。
具体事迹孟回并不清楚,但他还是在看到这个热搜词条时心中一阵唏嘘。
眼前浮现出阿南的脸,她最后面无表情地杀死情人,在尸体旁边点起一支烟,烟雾缭绕中,她低吟浅唱: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孟回还记得,自己跟何许一起看的时候,何许忽然提了一句:
“感觉你跟她的侧脸有些相似呢。”
孟回:“何老师,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你的滤镜厚得有点吓人了啊。”
............
热搜前几位的都是有关她的一些其他词条,诸如:
#谢少容阿南抽烟镜头申遗#
#谢少容千禧年的最后一梦#
#李行舟拒谈谢少容死因#
除此之外还有
#谢少容婚姻不是围城而是坟墓#
#曝谢少容曾为李氏留下一子#
#李家律师函警告各大平台#
等等。
广场上一片吊唁狂欢,谢少容的一些经典剧照被广泛流传,镜头里的她或冷傲、或典雅、或妩媚,每一张都美丽得宛若神灵,带着记忆的温柔、泛着暖色的辉光——任谁看了不为这样一种美好的逝去而心碎呢。
于是再没有人提及她宣布隐退时的一些冷嘲热讽,以及她后来想要复出未果、行为变得神经质的邪门分析,关于精神状态和容颜衰老的报道到最后也已激不起一丝涟漪。那些刻薄的话题此刻都隐没在悼念长文之下,比起被嘲讽,被遗忘似乎更能让她痛苦,但现在全都无所谓了。
在她终于死去之后,全世界又开始爱她、怀念她了,她又重新回到了人们记忆中20岁的样子——风华绝代,永不衰败。
娱乐圈做到极致又怎样,身处那种环境,灵魂最终会被一点点蚕食。孟回自认清醒,清醒地旁观每一场网络上的狂欢,这些全都与他无关,他也不会让自己陷入进去。
第二天的开机仪式孟回没去。一人在家研究剧本,宝船和倭寇巢穴的设计是同步进行的,先前他主要在弄莲花村和皇宫,只断断续续顺便查了些参考,看了下大计划,他得开始着手弄了。
办公室有几本明代建筑相关的书,他放在手边随手查阅,边看剧本边构思,灵感不多,又把相关的电影全部翻了一遍,他忽然想起有部老剧,下载下来看了几集,虽然比最近的大部分剧都要考究,但具体的建造细节还是有点简略。
这种时候总要取舍,近几年的影视作品大都格式清晰,色彩鲜艳,细节花里胡哨,但很多不考究。孟回理解这一情况,一年到头立项的片子那么多,预算时间都有限,真要仔细地打磨一部剧成本就太高了,不如请几个流量明星,多拍点慢镜头和感情流,后期买几波营销,工业流水线化宣发,虽腻但稳,老板们是要挣钱的,挣钱之余能兼顾匠心当然最好,兼顾不了也无可厚非。
这么想着,孟回忍不住吐槽自己,在这行浸淫多年,当初刚入行时的雄心壮志到底是消磨得差不多了,真的一点点变成了混子......
如果一直跟俞琦老师还好,俞老师比较老派传统,没那么浮躁,对美术要求很高,常常跟他们说,即便时间紧预算低,也不能从心理上就开始糊弄,就算同质化的作品泛滥,很难再有发挥巧思的空间,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挖掘一些有趣的细节,兼顾考据和灵感,作品呈现出来时,幕后有没有用心,观众是能感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