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祖上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黎港人,祖上并不显赫,最初是海边卖香烛和茶叶的货郎。
五十年前,死了很多年的先帝的先帝,当时还是太子,也就是刘奂的爷爷来到黎港,来监督黎港这里水师的情况。
黎港的水师一开始都是如今驻守烨昭边境的叶家建立的,当时大抵是军权交替,叶家和皇帝闹得很不愉快,这也导致了后来皇家与叶家越走越远。
那时候苏家与叶家仍然交好,苏家也还没有败在皇权下,苏家与皇权的第一次交锋也来自于此。
那时候海寇猖獗,苏家长女苏延青才十几岁,便启程前往黎港讨伐海寇。
那次的水师损失惨重。
还在海上行商的徐家人救下来从海中抱着甲板漂来的一个女子。
那女子是船上的厨娘,长得像极了徐家夫妇早逝的女儿,索性就将她认作干女儿,一直将养身边。
“我那位姑婆是北方人,也带着一枚青田玉的玉佩,故而多看了您二位几眼。正好我在寻人替她抄写佛经,我观您二位也是读书人,算是有缘人。”
徐娘子抿着茶,微笑着说。
面前这人笑起来可太像狐狸了,裴桢一眼看出这事不对劲。
说他是读书人那还对,刘奂……虽然裴桢和江丞相会夸她的字,都是她的字确实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
这位徐娘子明明主要和他交流,但是眼神频频看向刘奂,很明显意在刘奂。
“完成此事,我们这边可以给出……”
“恕罪,此事我们不可接。我们还有另外三个同伴,一起约定了去南方。不会在此地停留太久。”
裴桢在对方开出条件前就打断了对方。
刘奂还在装傻,她没有开口说好,那就是默认拒绝。
徐娘子并不意外裴桢的拒绝:“请先让我说完报酬,相信您再考虑不迟。”
“我知晓二位行色匆匆,不会在小小黎港停留很久。不过二位应该还没听闻,近日海寇突然出了一个叫黑秀子的人,带着海寇大肆拦截烧杀过路船队。”
“而我们徐家的船队自备火器,虽比不上官船,但自保尚可,目前遭遇海寇没有不赢的。完成此事,我徐家船队可载二位和同伴前往南方。”
徐娘子继续说:“当然,金银报酬也是有的,包二位满意。”
“我如此这般,其实也只是为了尽一份孝心。我姑婆一直教导我良多,我见二位一眼便知是有缘人。”
什么话都让你说了。
裴桢和刘奂心底突然响起了这句。
“表哥,如果真是这样,我们恐怕得在这里停留一些时日。这位徐娘子,还是让我们再多考虑一会儿吧。”
刘奂看起来不太聪明的样子,转头劝起了裴桢。裴桢会意,立刻顺着此话推辞说考虑考虑。
徐娘子没逼他二人,很轻易地挥挥手放他们走了。
裴桢和刘奂离开后,房间又恢复了安静。
许久,徐娘子身边那位大丫鬟才开口:“娘子,您这是为何……”
明明今天第一次见到这二人,连名字也不知道,就直接从街上拉来坐这喝茶了。
徐娘子则怔怔地看着二人离去的方向,喃喃道:“你不觉得……那位戴着青田玉的公子,眼睛很像姑婆吗?其他地方也很像……”
丫鬟这才回忆起来:“好像……是有点像……”
“诶呀,我居然忘记问他俩名字了……”看起来算无遗策的徐娘子终于想起来自己忘记了什么,“算了,过几天还会见到的……”
刘奂和裴桢一起走出茶楼,没走多远,刘奂突然来了一句:“按照套路,他们徐家救下的那位女子,大抵就是苏家那位传说已经死在海中的苏延青。”
裴桢正走呢,听到刘奂这样大胆发言差点没被绊倒摔一跤。
刘奂瞥他一眼:“我猜的,不过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性。”
裴桢问她:“您刚刚怎么装傻不说话?”
刘奂自从那天在船上对着裴桢说那些乱七八糟的话之后愈发没边界感,她半是解释半是耍赖地说:“那徐娘子刚好是我不怎么会对付的类型。”
裴桢一笑:“还有您都觉得不好对付的人?”
不知道是谁把整个朝堂的臣子耍得团团转。
“她眼睛很毒,一眼能看出别人底细。你说一句话她都能给你套个七七八八的那种人,”刘奂摇摇头,“不巧,我嘴不严。更不巧,我心思简单,很容易被抓住弱点。”
刘奂对自己认知清晰,心里非常有数。
“假使这位徐娘子说的是真的,可能我们还真能走不了,得在这里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