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大唐·珠玑不可夺 > 第51章 枯骨生肉惊还魂

第51章 枯骨生肉惊还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二十年前风姿卓越、面如冠玉的探花郎已年近不惑,细小伤疤如藤蔓攀爬上他额头与面颊,最深的一道自左眉斜下,没入浓密的鬓角,结痂处微微凸起,昭示着坠崖一劫留下的印记。

此刻的他微微佝偻,宽大的衣袍也难掩消瘦的身形,全然不见当年的意气风发。

原本深陷的眼窝因他强行挤出慈祥笑容,连褶皱都被撑得鼓胀起来,混浊眼眸中尽是潜藏的阴冷恨意。

毕菱上一回与毕渊这双眼死死对视,是他失足险些坠落山崖,双手攀附在岩石上高喊着要她来救。

她站在原地分毫不动,皴裂的肌肤尽情享受着山顶的阳光,眉目舒展,露出久违的惬意微笑。

她就这般笑看他的面容从惊惧无措变得激愤狂怒,直至哀哀绝望。

她静静地享受着他临死前的咒骂——若真有来世,有因果轮回,该畏惧报应的也该是他。

眼见那双手渐渐无力,任他屈起指节如何抠抓依旧是徒劳,一毫一厘地渐渐滑脱。

毕竟是养尊处优的手,这十余年来只握金玉酒盏、美人柔荑,连笔都鲜少拿起,如何能凭一己之力攀上悬崖。

眼睁睁见他坠落的那一刻,她听不见耳畔的山风呼啸和凄厉嘶吼,只有那颗长久以来被愤恨充涨的心在胸腔之中砰砰跳动,雀跃又快慰。

而此刻的毕菱与他在甘露殿中遥相对望,再度听见心鼓被重重擂响——由慢至快,从轻到重,渐渐与演奏《焚诗录》的羯鼓、筚篥之音重合。

这是属于她的战鼓声。

毕渊未死也好,坠崖而亡着实便宜了他。

他既敢回长安,便等着亲眼看自己耗费半生窃来的诗名,如何一步步灰飞烟灭。

她低头凝视指甲缝中残留的血迹——且由她亲手掘好坟墓,叫他身死名灭,以谢诸罪。

毕菱知晓众人都等着看父女劫后重逢相认的好戏,再抬起眼时,已是泪眼婆娑。

她三步并作两步扑到毕渊身前俯身跪下:“阿耶——”

哀婉之音,绕梁不绝,闻之令人动容。

直起身后,她伸手去攥毕渊的衣袖,仰起的小脸上泪水涟涟。

“阿耶,阿菱想你想得好苦啊!白日夜里无不在祷告,竟真得神祇垂怜……”

她哽咽不已,单薄纤弱的身躯止不住颤抖。

毕渊也扮上一副心痛模样,颤巍巍地去搀她起身,爱怜地拂去她腮边的泪:“叫你受苦了,我的儿!”

毕菱一见他扶着拐杖,忙问:“阿耶可是摔伤了腿?”

“不碍事,能捡回一条命已是不易。”毕渊长叹道,“阿耶被猎户所救,躺了半个月才醒转,能勉强行走便赶回长安——生怕叫你孤零零一个人尝尽悲苦。”

看着父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演得声泪俱下、父慈女孝,殿中唯一知晓内情的韦檀只觉好笑,假作叹息抬袖掩面。

身怀六甲的韦贵妃一见他们父女这情形,不由得落下泪来:“幸得苍天庇护,陛下福佑……”

皇帝连忙宽慰她:“分明是喜出望外的好事,怎地还掉起泪来?”

韦贵妃捻起巾帕擦拭,赧然笑道:“妾即将再为人母,见此情形一时感怀罢了。”

永宜公主心底冷笑连连,毕菱竟有这般好心计,怕不是早就知晓毕渊还活着,背地里勾连了韦家提前献诗集造势。

呵,父皇夏至那日读了诗集龙心大悦,还特意叫人送了一册给自己共赏,否则她仍被蒙在鼓里,恐怕直至今日在甘露殿中才被当头一棒、蓦然惊醒。

胆敢背弃她的人,绝无善终之理。

韦氏也好,毕家父女也罢,终有一日要他们付出代价。

皇帝下令摆宴,留毕渊父女二人共进午膳,永宜公主也一道作陪,笑盈盈地说道:“我得父皇垂怜,才刚搬出清都观不久,毕家小娘子眼看也要随父归家,这倒真是缘分。”

公主的发难在毕菱预料之中,她连忙捧起酒杯:“今阿耶归家,阿菱身上已无孝期,且以酒相敬——承蒙殿下照拂,阿菱感激不尽!”

毕渊深知这位永宜公主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慌忙起身:“小女何等有幸,能得公主殿下垂青,毕某拜谢!”

永宜公主虚扶一把:“毕学士不必多礼。前日拜读了学士父女共著的《慰柳集》,真乃满篇珠玑。汉代有班氏一脉著书作赋,今我大唐诗坛有毕氏父女,也是一段佳话!”

毕渊乍听《慰柳集》三个字心惊不已,掠过毕菱的目光似淬了毒一般。

毕菱冲他笑得“乖巧”——幸好自己这半年来从不曾因他身死而懈怠分毫,纵使他有“死而复生”的运道,也难尽知这些时日里她的所作所为。

自己当年被逼着作诗时,一词不妥便是两日不食。

也该让毕渊尝一尝战战兢兢、不敢贸然开口的滋味了。

只不过,永宜公主这兜头而来的吹捧又一时让毕菱摸不透来意,她可不信公主能以德报怨……

果然,公主转向皇帝笑道:“阿耶,太宗朝的徐贤妃、高宗朝的徐婕妤皆以才名应召入宫,有汉代班氏的美誉,我看毕家小娘子不逊于她们。”

这话一出,众人皆变了脸色。

韦贵妃见她旧事重提,知她是被一连串的变故逼急了,想借机用毕家女挑拨。自己临盆在即,自是不允许外人来分宠。

贵妃又见韦檀面露惊惶地看向毕菱,便笑着接过话:“陛下,毕家小娘子的才情确是不可埋没。不知陛下要给毕学士何等官职?妾也好替小娘子牵线做媒——我们京兆韦氏也有小郎君正当婚龄。”

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韦贵妃、毕渊和毕菱等人,最后落回在毕渊身上:“明远,韦贵妃可是从未替人开口求过官,还讨要你家女儿作韦家新妇,你的面子可大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