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武林,争斗不休。人心诡谲,江湖悠悠。
在远离喧嚣的湖心,一位须发皆白的老渔夫坐在破旧的小舟上,手中划桨。
老渔夫身边是一个活泼灵动的小女孩,不过七八岁的年纪,身着一袭素净的布衣,看着湖面的水波,眼中闪烁着好奇。
“爷爷,你说这条河流的尽头是什么地方?”
老渔夫听罢,徐徐答道:“那里以前是珈蓝宗,现在是清水剑派。”
“爹和娘去了那里要多久才能回来?”
饱经沧桑的手握紧了船桨,正当老渔夫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之际,船底似乎被什么东西挂住了,船身一下子沉重起来。
怕是水草之类的东西,老渔夫放下船桨,换了竹竿去拨弄,却见一抹红色浮现。
老渔夫暗自庆幸,还好不是血,而像是什么布料的碎片。
下一瞬,沾湿了水的阴冷红练瞬间缠绕上了老船夫的脖颈,“哗啦——”,一道身影从水中破水而出,李意言持着红练的另一端,略微收紧便使得老船夫动弹不得。
“爷爷!”被这变故惊到的小女孩就要扑过来,李意言回头一弹指,小女孩软软倒下。
老船夫只觉红练上的水顺着自己的脖子往下流,刺骨冰寒。
“靠岸,否则,死。”
被李意言松开的老船夫重获新生,先是查看了下孙女的情况,只是晕了过去。
仅凭内力便能隔空点穴,不知道又是哪路杀神,赶紧送走为妙。
老渔夫到船头拿起桨调转船头,向岸边靠去。
回头往船尾一望,却见夕阳下,那一位手握红练,身穿白衣,背倚船沿,背影与波光粼粼的湖面形成了一幅绝妙的画面。
被看之人察觉到目光,回眸警告。
身量不过二十几岁的少年郎,虽然浑身湿透、手臂带伤、形容狼狈,但那一眼中的莫名情绪,却让人见之难忘。
——
少华山巍峨耸立,云雾缭绕,其上便是声名赫赫的少华派。不仅少华剑法无人不知,更是以其精湛独到的药术闻名于世。
山脚下有座上阳城,从上阳城的北门出去不多远,便是少华派的山门。
上阳城因毗邻少华派而吸引了不少势力与商贩,往来之人络绎不绝。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背着行囊,站在城外,抬头看了一眼城门上的字,确认后便径直迈入。
上阳城正中心,最好的地段却没有建成商铺,而树立着一座古朴庄重的建筑——少华派的办事处,山上一应用度的采买,每年招收新弟子,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联络之用。
少华派招收新弟子的时间并不固定,可能一年两次,也可能几年才招一次。
这一天,天气闷热,天空阴沉沉地,似乎马上就要下大雨,李意言手持引荐信,在城中快步走至少华派的招生处门前,紧张而又期待地步入其中。
恰巧此时,酝酿了许久的雨落了下来,一阵阵疾风裹挟着雨滴在山脚下的城池中肆意挥洒。屋外的阵雨如珠帘般垂落,敲击着青石板路。
“幸好幸好!否则我就要成落汤鸡了!”李意言拍拍胸口,暗自庆幸,随即打量四周。
这无疑是一座宏伟大殿,殿堂四壁镶嵌着珍贵的碧玉和白玉,映衬得整个空间格外明亮通透。
金色的琉璃瓦顶在雨水的洗礼下更显得流光溢彩,宛如龙蛇起舞。殿堂内布置得气派而不失雅致,雕梁画栋、飞檐翘角。
高大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牌匾,写着“少华新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其下是一幅描绘少华山脉一山贯九峰的壁画,气势恢宏。
尽管窗外风雨交加,但室内却是一片宁静。大厅中央,一座精致的紫檀木案几后端坐着一位年轻而气度不凡的男子,他身着一袭青色衣袍,眉宇间一派儒雅神色。
说来也巧,今日负责招录的正是少华派药峰的贺悉观。
李意言看了贺悉观一眼,开门见山道:
“在下李意言,年方十五,希望能够加入药峰学习,这是之前师门的引荐信。”
当今中原武林正道团结起来,共同组成了“天道盟”,号称“风雨同舟共进退,同道携手震乾坤。”但占个山头的小门小派与清水剑派、少华派等大宗门完全没有可比性。
从地方门派出来的弟子,想加入大宗门,也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