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这边两人正生火做饭,远在山上的伯父伯母,已经采了许多青色的蘑菇:
“当家的,你说这蘑菇真能吃吗?”
“不都说了青头菌,不就是青色?先拿回去再说!”
等两人从山上下来,正巧遇见了出门的宁纵:
“当家的,他这是要出村?”
“你先回家,我跟上去看看。”
宁纵一路上,只在考虑去哪家租牛车、人家会不会答应,完全没注意身后跟着的伯父。
到了后来,那伯父连躲闪都懒得加速,慢悠地看着宁纵,从一户人家里牵着牛车出来。
“这混小子又想去镇上?我得赶紧回家把锅整出来,等到那就卖两文钱一个,看他能把我怎样!”
......
牛车的轱辘在土路上转着圈,宁可可照旧倚着筐篓:“大哥,我们得多久能到呀?”
“也就一个时辰多点,你二哥读书的地,旁边就有许多酒楼,不用再往远了去,再远我也不知道。”
“好。”
宁纵突然想到什么,小心问着:“你,想去看看以前住的地方吗?”
宁可可困意全没,她觉得周围小草的清新,都盖不住聒噪的蛙声。
福袋,福袋!原主以前住哪?
【县城最东边的地方。】
那我们从哪个方向进城?宁许读书在什么位置?
【我们从北门进,读书的地方在县城西北方向。】
宁可可松了口气:“不用了大哥,宁府在最东边呢,我们从北门直接去找二哥吧,再说,我也不想回去,有大哥就足够了。”
宁纵:“成,有啥事尽管跟大哥提!”
县城的街道商铺,确实比镇上繁华许多,因为有些蘑菇在筐里装不下,是散在车板上的,人来人往间便有人主动问价。
这次出来,宁可可把杆秤带上了,就是想靠零售多卖些钱,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能赚一分是一分。
因为人渐渐围了过来,宁纵也找了个空地儿,把车停下。
周边也有其他的商贩,且这地儿也合适,没有挡道,宁可可便和宁纵决定在这里。
“你们这平菇怎么卖的?”
宁可可:“姐姐好眼光,我们这才来,就被您看到了,这是昨个儿才摘的,今早就运了过来,您看看这伞扇上,还有白霜呢,保准新鲜,每斤只需十五文。”
十五文的价格和市场行情持平,但比批发给酒楼多赚不少。
“小姑娘,你蘑菇这么多便宜些就是,我们多买点你也好早收摊。”
“姐姐,我和大哥也就停在这卖一会儿,而且保证满斤满两,待酒楼开了门就都送过去了!”
宁纵看着聊天正火热的宁可可有些吃惊,想他第一次卖东西,就算父亲在旁边,他说话都紧张到结巴。
这边宁可可已经开始称蘑菇,却迟迟不见宁纵过来,她转头在嘈杂的人群声里喊着:“大哥,收钱了!”
“来了来了。”宁纵回过神,赶紧来到了车板一旁。
这边的蘑菇卖得飞快,周边的酒馆、粮铺、书铺也都相继开门。
想买的人早已拿着新鲜的蘑菇回家,当然还有观望了许久等宁可可剩余不多,降价的人,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车板上的筐篓,盛的也是平菇。
酒楼一开门,宁纵招呼完最后一个人,就牵着牛车走了过去。
互相陌生的买家与卖家,之间缺少信任,但在蘑菇倒出检查后,有了合适的价格便热络了许多。
就这样,在一家家询问并卖出的这个过程里,宁可可和宁纵也通过各买家的表情与说话,大概了解了对方的人品,对下一次去哪家不去哪家,有了基础的判断。
临近中午,两人又回了最初的地方,烤起了青头菌。
这个时间点,来往的人很多,有结伴酒楼的,有着急回家做饭的,也有很多下工的人。
宁可可的铁板烧,先是把好奇的人引过来,又借着香味引来更多的食客。
两人正忙的不可开交,青头菌的库存也在递减,很多食客见所剩不多便有些焦急。
这时,近处的旁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叫卖声:“烤蘑菇,烤蘑菇,又新鲜又美味的烤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