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离开你,走近你 > 第6章 窄门

第6章 窄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某个春意盎然的午后,陶念在图书馆角落发现林知韫的借书记录。《窄门》的借阅卡上,教师的名字与泛黄日期重叠成岁月的年轮。她抚摸着扉页的折痕,突然明白那道“窄门”原是淬炼真金的火焰裂隙。

林知韫,你要努力进窄门,因为窄门和狭道通向永生,只有少数人能找到[4]。

但你一定会。

周记本发还时,陶念的《致俄耳甫斯》空白处多了一行铅笔小楷:若是尘世将你遗忘,对迅疾的流水言:我在[5]。她终于读懂林知韫眼底永不熄灭的星光——那是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在尘世最后的栖居地。

临近一模的一天黄昏,陶念放学时去办公室找林知韫。

“老师,二十一中是不是很多年没有考上重本的学生?”陶念问。

“为什么这么问?”林知韫反问。

“如果我考上了,你会有奖金吗?”陶念眨着眼睛问。

“应该没有。”林知韫无奈地笑了笑。

“这样啊……那没什么意思……”陶念撇了撇嘴。

“如果你考上了,我可以给你奖励。”林知韫对她说。

“什么都行?”陶念立刻雀跃了起来。

“……合理合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不让我破产……的话,我再考虑一下。”林知韫看到她雀跃的样子,立刻新增了许多“补充条款”。

“我不至于让你破产吧。”陶念弱弱地吐槽道。

“陶念,你已经很好很好了,但我觉得你可以变得更好。”沉默了片刻,林知韫忽然很认真地对她说。

“说得那么轻巧,老师,我不像你,从小就学习好……”陶念感慨。

“我第一次高考,考得并不理想,复读了一年,才考上了京师大学。”林知韫认真地看着她。

“可是,你在我眼里,就是最优秀的。”陶念眼里的崇拜让林知韫动容。

“不,陶念,你要超越我。”林知韫坚定地说。

“为什么?”陶念不解。

“因为世俗的成功,给人以自由。”林知韫的目光,望向了窗外。

林知韫的母亲许意芝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学的是国际政治学,原本是有机会当外交官的,结果大学毕业的时候,头脑一热,跟青山镇上的一个青年工人林华明结了婚。后来生下了林知韫,小镇上的工作用不到她大学所学的专业,只能在超市、药店打打零工。生活的磨难经常压得她喘不过气,她不再是曾经百城县的状元,没有了高高在上的光环。很快,林华明就跟镇上的一个发廊妹整日厮混在一起。

那一年,林知韫五岁。

后来,许意芝离婚了。那个年代,尤其是小镇,离婚的人很少,因此,林知韫一家就会被镇上的人当做茶余饭后闲话家常,每当许意芝走在街上,都会被指指点点。但是她不后悔,毅然决然地离了婚,并且为了增加收入,供林知韫上学,还盘下了个小吃车,每天凌晨四点就出门了。

但是在林知韫的记忆里,自己的妈妈和小镇上别的妈妈不一样。她会给自己读书,讲很多道理,会教自己学习——她能一眼指出中考模拟题里题干的不严谨;也能在午后的院子里,给午睡的林知韫扇扇子;甚至从小送她去上学费并不便宜的钢琴课,风雨无阻。

“尖尖,你是妈妈唯一的希望。”

母亲对林知韫的严格,让她养成了做事规矩严谨的性格——她不允许自己有差错,不允许自己有离谱的想法,她活在一个“必须要成为好孩子”的套子里,多年以后,才在套子里,对“离经叛道”的生活生出一丝丝的向往。

可她,不自由。

哪怕她大学毕业,从事着稳定的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依然会有人对她的生活指指点点——跟年幼时母亲的遭遇,如出一辙。

青山镇很小,二十一中很小,晋州也很小,它们本质上没什么不同。只有离开这里,飞到更远的、更自由的山头,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陶念,你也要努力进窄门。

当模拟考成绩跃进红榜时,陶念正蹲在办公室,给生物老师的幸福树浇水。指尖触碰到嫩绿的叶片,她忽然想起那个被流言刺痛的黄昏。如今荒芜的心原已蔓生忍冬,攀援着向每一道晨光伸展柔嫩的触须。

[1]选自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安魂曲》 (Requiem)(1909年),内含四首长诗,本诗为其中第二首《祭沃尔夫·卡尔克罗伊德伯爵》。在德语诗中的原句是:“Wer spricht von Siegen? ?berstehn ist Alles”。

[2]选自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创作的中篇小说《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

[3]选自张悬2007年发行专辑《亲爱的……我还不知道》中的《模样》。

[4]选自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窄门》。

[5]选自奥地利诗人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