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
入冬之后的某一天,黎自初站在顶楼办公室的窗户前,望着外面晴朗的天空,对杨肇说。
杨肇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一头雾水地说:“没有啊。”
黎自初摇摇头,他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天气预报显示的是龙江,-8℃~-14℃,小雪。
进入隆冬后,北方闹雪灾,龙江是重灾区,一米多深的雪,人根本就没法下脚。
黎自初组织公司拿出上亿款项和物资,亲自带队去龙江支援。
他在当地政府提供的临时办公室里连轴转了好几天,等物资发的差不多了,才腾出空来一个人去街上转了转。
那年的龙江出奇的冷,他穿着黑色羽绒服在灰暗又空旷的大街上慢慢走着,身后是一串显眼的脚印。
走在大街上,他想着这条路或许楚越走过;路过一个街心公园,又想着楚越或许在这里坐过......
即便他没来过龙江,却觉得这座城市无比熟悉。
后来,过了很久,他才知道原来龙江没有楚越。
杨肇和周行舟已经接受了楚越突然辞职断联的事实,日子还要继续。
新年过后,全国各地陆续有更多养老项目找上黎氏。
最近明城那边想要黎氏接手一个烂尾的康养项目,性质跟颂瑞差不多,叫玉龙湾。
“公司还在犹豫,”黎自初对杨肇说,周行舟也在,他被喊来做会议记录,“毕竟从16年起,有七八个旅居康养项目在明城陆续落地,但几乎全部烂尾了。”
他们可以接,但要不要继续做旅居性质的养老?
周行舟很认真地听着,这个项目他并不陌生,因为楚越的笔记本上有记录。
应该是他在公司实习的那段时间整理收集的,不止明城,还有海市、宁城,几个宜居养老的城市他都有研究过。
周行舟想了想,出声道:“我觉得可以。明城2025到2030的城市规划里,打造全国性候鸟式养老城市的定位很明确。当然,康养投入大收效慢,且城市名片还没打出去,目标人群尚未收拢。”
“不过玉龙湾距离主城区只有11公里,背山面水,森林覆盖率高,一地多用充分开发是个可供过渡的方案,比如城市露营地、森林游乐场、亲子互动园。”
周行舟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对项目又足够了解,着实让杨肇吃了一惊。
“你提前研究过?”他问。
周行舟想着,楚越可没交代他不准透露笔记本的存在。况且,他觉得楚越为黎自初做的一切,有必要让他知道。
于是他说: “是楚越告诉我的,他给过十多个笔记本,你们要看吗?”
黎自初倏然看向他:“麻烦去拿来。”
周行舟很快抱着一大摞笔记本进来。
杨肇随手翻了两本,震惊地瞪大了眼睛,“这……这么多,他到底想做什么?他明明很想留在黎氏的,是吗?”
周行舟:“我不知道。”
杨肇看向黎自初,问他:“你知道这些吗?”
黎自初摇头,“他从来没有跟我讲过,”他摩挲着上面的字迹,问周行舟:“可以把笔记本给我吗?全部。”
周行舟没有犹豫:“好。”
“多谢。”
黎自初将那些笔记本全部带回了珑骧,他没有把它们放进书房,而是带进了卧室,放在床边的地毯上。
深夜,卧室里亮着暖黄色的地灯,这灯原本放在客厅,楚越搬走后,被他挪到了卧室。
这会儿,他靠坐在床边的地毯上,手边放着红酒和笔记本,就着暖黄色的灯,一页一页细细翻看。
楚越的字锋利刚劲,想也知道他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但对着自己,他向来好脾气。
没人告诉他楚越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的自己,他只能从笔记记录的时间模糊推测出来,三年、五年或许七年。
黎自初想,眼下他一页一页翻过的,是楚越这些年一步一步向他走来的证明。
他怎么舍得?
他将笔记本合上,拿起酒杯喝了一大口,然后打开手机,翻出楚越的微信。
信息还停留在,他问自己修煤气管道要不要砸墙的事。那会儿,他是真切地觉得楚越作为主人,可以决定这件事。
可是……
黎自初翻楚越的朋友圈,没有任何动态。自从去了龙江,他就真的再没收到他的任何信息。
他很想问问,你现在怎么样了?找了什么新工作?气候还适应吗?有没有好好吃饭睡觉?身体健康吗?
还有,你能回来吗?
他将手指悬在输入框上许久,最终还是没能按下去。他想他该有些分寸,因为楚越说过,不希望自己找他。
黎自初将手机放下,扭头看向角落里的地灯,想起去年夏天的台风天,楚越抱着他的小猫睡在沙发上,那时候光就是这样柔和地洒在他们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