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府城与上一处府城不同,虽说这里人也多,但大多百姓脸上挂着的笑容却做不得假。
这次莫北老实排队经过盘查进了城门,虽说严密,不过只是确认他不是细作后就放他入了城门。
莫北这次没到客栈,而是到了一个小摊叫了碗面,等面时与旁边正在吃面的汉子搭话道:“大哥,这边城里这边也不远,怎的这府城一点没乱啊。”
汉子也是个耿直憨厚的,直言道:“害,且不说边城离这里还有段距离,说实话,除了我们这边,附近几个府城哪里是能去的啊。”
莫北闻言来了兴趣,接着问道:“此话怎讲?”
汉子笑了笑,“附近几个府城,不是欺男霸女的,就是收受贿赂,压榨百姓的,这在周围都是传遍了的,咱们这儿啊,离京城远,天高皇帝远的,没几个官员愿意来。听说只要给那个什么什么官送钱送到位了,就能往好的地方调,但是这些官员也没钱啊,就一个劲压榨百姓。”
旁边有人听到了汉子的话,也来搭话。
“对啊对啊,这附近只有咱们知府大人是真的想干出一番事业的。”
“对,每年开春还能看到知府大人亲自去地里呢。”
“是啊,而且知府大人也不怎么征徭役。”
莫北闻言就知道本地知府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官了,说话间莫北的面也被端上来了,面摊的老板娘也插了句话:“可不是吗,知府大人也不像别的大人一样爱吃些高档的,平日里就在我们这些小摊上吃些东西。”
“对对对,用知府大人的话来说……这叫什么来着?”
“这叫与民同乐!”
“对对对!就是这么说的。”
莫北边吃面边听着几人说话,也算是对本地官员都有了个大致印象。
吃完面,结完账,莫北去另一家店买了些包子馒头做路上的干粮。
等一切准备就绪,莫北直接前往知府衙门。
“站住!来者何人!”
一到衙门门口,莫北就被衙差拦下了。
莫北摸出自己随身携带的边塞军令牌,“边塞军莫北,求见知府大人。”
一听是边塞军来人,衙差神色严肃了许多,留了一人在门口看守,就进门禀报去了。
知府确认过令牌为真后,就去了衙门门口亲迎。
知府将莫北带入书房后,正准备叫人备茶,却被莫北打断:“大人不必客气,此番我来,是有要事。”
知府有些疑惑,不知道边塞军有何要事能找到他身上。
莫北将随身携带的檄文拿出一张递给知府,“大人看完便知。”
知府接过檄文,看完长叹一声,手有些发抖,按照檄文上所言,边塞军反了可以说是师出有名,他们也只是想活下去而已,又想到附近州府的作为,便觉得边塞军真反了也好,起码不会像打着起义名号的土匪去烧杀抢掠。……
知府对着莫北拱了拱手,“小兄弟来意本府已知晓,即日起本府便通知张贴檄文,并筹措粮食尽快送往边城,但本府希望边塞军入城后不对府城内平民百姓出手。”
莫北闻言微微一笑,“知府可放心我军中将士。若不安心,可待到入城之时可让城中百姓减少外出,将军最多只会借路路过,毕竟边城外的蛮族还在虎视眈眈。”
知府安心了些许,当着莫北的面就开始抄写檄文,也不安排他人去做,不多时就完成了。
莫北等知府将事宜都安排好以后,就告辞离开了,他还要去下一处府城。
十日后,莫北到了京城,这一路轻装简行,莫北尽量压缩赶路时间才能这么快到达。
路上也不是全无危险,如今世道正乱,拦路的劫匪可不少,不过劫匪们除了极少数穷凶恶极的逃犯之外也只是吃不起饭的普通人。
前者往深山老林逃还来不及,后者也不会阻拦边塞军就是了。
顺利入城后刚好是黄昏,莫北直接去了将军府,程老将军在外打仗,为宽圣上的心,自然是要留家眷在京中,故而老将军的妻子与一双儿女还在京中。
到了将军府附近,莫北发现了许多盯梢的人,为防打草惊蛇,只能等入夜了。
一路赶来,莫北都将边塞军反了的消息只控制在路过的州府,遇到清官知府便让其提前安置好百姓,遇到贪官便直接宰了,剩下的官员不能直接联系上京中,派来报信的也被莫北甩在身后或被莫北劫杀。
如此一来莫北便赶在信到之前到了京城,到了京郊附近,莫北将马留在了附近的农户家中以免惹眼,所以入城时也未曾引起侍卫们的注意。
虽说莫北已尽量不惊动京中,但,世家假借皇帝之手要押老将军进城问罪自然是暗中留了人监视。
所以莫北只能等天黑后悄悄潜入将军府,摸到下人房后莫北随意找了个下人叫醒,那下人刚准备叫出声,莫北连忙捂住他的嘴。
莫北将自己的令牌递给他,在他旁边轻声说道:“边塞军莫北奉老将军之命前来拜见夫人,烦请小哥莫惊动旁人,只管帮我通传一声,事关边塞军存亡之事。”
下人自然也是见过边塞军令牌的,故而连连点头,自家将军就是边塞军将军,若边塞军出了事,他们这些下人可怎么办。
见下人配合,莫北便松开了手。
下人朝莫北点了点头,接过莫北手里的令牌去了程管家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