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当李萌回想起自己穿越到晟朝的一切 > 第12章 苏幕遮

第12章 苏幕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四章苏幕遮

汴京城的秋日宜人,中秋赏月、重阳赏菊。

到了九月,各家酒肆的新酒也都上了,家家户户结扎彩饰、呼朋饮酒,好不热闹。

而更热闹的是,靖王爷与明家小姐的绯闻。

其实也不只她明惜月,这东京城暑期刚散便有消息从大内传来:一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靖王爷,这次似乎是真的快要定亲了。

据说是今上越发见不惯靖王的风流做派,决定亲自做主为唯一的亲弟弟择妻,已经命中宫娘娘预备了聘礼。

只是这未来靖王妃的人选,一直悬而未决。

一会子有人说是前太傅家中的孙女,过一阵子又传是杨国公家的幼女,没两天又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定下了皇后的表妹,反正是京中各大世家仍待字闺中的佳人们都被猜了个遍。

甚至过了重九,连明家小姐都被“抬上了桌”,只因平日与王爷走得近,而成了京中闲人们近日茶余饭后的议题。

这日,见小萍向自己详陈此番王爷婚事八卦的始末,得知一时之间自己也成了东京城的“顶流”,明惜月不禁感慨:

到底是何方神圣,给王爷编故事的时候竟把自己也捎带上了?

而面对着蜚语流言,明惜月一时也懒得搭理。

抛开王爷时不时会来她房间串门不谈的话,明惜月自认与他还算是知礼守节的。

清者自清,何况这种茶余饭后的八卦只怕过阵子大家就忘了,故明惜虽觉着无聊,对此倒也不甚在意。

而靖王爷似乎也是如此。

这日,陈守溪又一次十分坦荡地来了明宅做客,还和明惜月聊起了明长弦的终身大事。

“长弦下个月应该就会回京述职,到时候估计会将崔小姐一同带来,让明大人和夫人相看。”王爷饮了饮茶说道。

王爷每次来,明惜月都只用清茶招待,小萍一开始觉着不够周到,但是一来二去见王爷似乎也喝习惯了,连请自家小姐去茶坊吃果子时也不再轻易展示茶技。

明惜月又追问:“所以王爷觉得,兄长的婚事大约今年便能定下?”。

“嗯,应该是吧,至少长弦在信中是这么认为的。”王爷看她主动给自己添了茶,笑了笑说:

“阿月你啊,还不了解长弦吗?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明大人夫人一向开明,你兄长又是个极有主意的,认定之事只怕不会轻易动摇。”

明惜月一边喝茶,一边调侃王爷未免对她兄长的婚事太过于热衷了些。

“我与长弦兄弟相称,他的事我自然在意。”王爷顿了顿,又笑着说:

“再者,我这也是为明老师和师母分忧啊!如今阿月你也到了及笄之年,你兄长不尽快娶妻成家,师母如何腾出手张罗你的婚事?”

“我如何忍心,见你被熬成老姑娘啊!”

小萍听后很是震惊,她自是不知道明惜月曾对靖王爷说过、兄长未娶妻所以自己不嫁人的事。

她只是想起平日里明宅若有人胆敢为小姐议亲,哪怕只是玩笑话,明惜月都立马甩脸走人。

小萍原以为小姐听王爷此言,至少会闹些小脾气,而明惜月却只是一味吃茶、并不接话。

这让小萍很是疑惑,甚至几乎开始怀疑自家小姐真如外界传闻那般钟意靖王爷了。

而明惜月自然不认为自己喜欢上了陈岳。

她一时也不敢细想,不敢想他助益自家兄长和崔家女结亲,竟是为了父母亲能把她嫁给……

她不敢想这件事的可能性,她不想嫁人,更何况嫁给靖王爷,更是想都不敢想。

所以明惜月并不敢回应王爷的话,只继续低头喝茶,静等话题翻篇儿。

未到下元节,明长弦便回京述职,还真把意中人也一并带了来。

明惜月见到崔家小姐的第一眼,便想到了花木兰。

虽然王爷曾告诉她崔家姐姐是女中豪杰,不过见她在兄长面前、巾帼不让须眉的崔小姐却将一身英勇化作了绕指柔,十分娇羞温柔。

看来兄长还是有些本事的,明惜月不免骄傲地想着。

崔家小姐乳名云娘,而明惜月曾在偶然间听过兄长唤她云红。

明惜月复又想起了兄长的诗——“策马驱云红妆来”。

于是再看那崔云娘时,明惜月又想到了那夜奔的红拂女,真正是: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明惜月于是很喜欢这个性格爽利、高挑明艳的女子,明家的老爷夫人似也都很钟意这个未来的儿媳妇。

许是同出身商贾的关系,崔小姐与明夫人也格外谈得来。

夜里,明惜月热情地请崔家姐姐和自己同住,还和未来嫂嫂聊了许多西北趣闻、饮食风物和四时景象。

甚至还主动问起崔云娘在大漠策马扬沙的心情和一路南下的所闻,以及初遇自家兄长时的心绪变化。

崔小姐在家中并无同胞姐妹,和明惜月也算是一见如故,于是便也大大方方地承认“美救英雄”的那天,其实是她先偶然瞥见小明大人,见他文人装扮却孤身一骑起了好奇心,这才主动跟上得……

于是明惜月很是赞叹道:“崔姐姐当真是女中豪杰、我辈楷模。”

此次明长弦也并未在京久待,只略逗留了几日便要携崔小姐一同回金城。

临行前,靖王爷又提议去游湖,坚持要做东道为二人践行。

而如今的明惜月一想到金明池就心生畏惧不愿去,迫于无奈,靖王爷便将游湖地点改在了汴京西湖。

小萍一听又要去游湖,只无奈地感慨:靖王殿下似乎很喜欢坐船。

尚未入冬,湖面倒是不冷,席上靖王爷很热情地欢迎了崔小姐,还提起明长弦西去兰州前几人一同在金明池游湖的事。

甚至还提到,那日他以琴声相和,听明惜月唱的那篇阳关曲。

崔小姐听后很是好奇,还说明惜月一定唱的很好,又笑说明长弦从不唱曲、也不见他平日里作什么诗。

这倒让明惜月很是意外,心里很是怒其不争地埋怨自家兄长竟然闷骚至此,连为崔家姐姐写的诗都从没给她瞧过……

而后,靖王爷又回忆起少时和明长弦夜游秦淮的往事,说那时的明长弦矜持得很,他废了好大功夫才换明大少爷唱了一小段词。

“而那首词……我记得长弦你似乎说过,出自你妹妹之手?”王爷笑了笑,画风一转竟又瞥向了明惜月。

此时明惜月才终于明白,这靖王爷绝非善类。

于是她忙问自家兄长是哪一篇,明长弦说是一篇云雾敛、去棠湖赏秋那回做的。

听后王爷笑了,说可巧如今正值深秋,不如听本尊再歌一回?

说罢,见他连琴都摆出来了,明惜月便也不推辞,说权当再为兄长践行了,遂听得: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惜月将希文先生的《苏幕遮》唱了一遍,前世她曾经很喜欢这首必备古诗词,只可惜词牌的曲调几乎都失传,虽也曾听过现代人改编的歌曲,不过总归更像童谣、少了些古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