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家村的村里人都紧年,大年初一,寅时便起,凌晨煮好的饺子温在锅里,起来便能吃。
年初一,没人会躲懒,若是相熟的人家来家拜年,人还没起,那可就丢人去了。
因着没睡多久,就被周老三和周吴氏喊了起来。
昨儿木槿洗干净了个铜板,包在饺子里,拢共和周思两人包了二十个元宝饺子,铜板就在其中一个元宝饺子里头。
周吴氏捡着元宝多的先给了周强和周老三,剩下的基本上都在她碗里。
村里人都深信,吃到包着铜板的饺子,那可是一年的好兆头,这福气,她可不舍得留给旁人。
除夕夜吃了不少的好东西,寅时大家伙儿肚里有食,都不怎的饿。
这平日里舍不得,不常吃的饺子,五六个下肚,便有些吃不下了。
“快些吃完,平日里常想着,如今包了,好不紧着吃,吃完去你叔伯家拜年。”
周吴氏仔细的吃着饺子,生怕铜板硌到了牙,抽空还不忘催促他们。
“嘶。”
“怎的了?”
周蔺一口一个饺子,突然痛呼了一声儿,木槿闻声,忙转身神色有些紧张的瞧着他。
那股痛劲儿过去,周蔺笑了笑,摊开手,手心赫然是一枚还沾着些许肉馅儿的铜板。
周思瞧见,乐道:“大哥运气可真好。”
“牙没事儿吧?”
木槿倒没有周思这般开心,把手里的碗放下,趁着油灯微弱的光亮,细细瞧了瞧。
周蔺憨笑,“没事儿了,给你,你拿着。”
木青酸道:“大哥,这可是一年的福气,你就这么给大哥么了?”
周蔺把铜板放木槿手里,闻言笑道:“阿槿有福气,我就有福气了。”
包着铜板的饺子被周蔺吃到,家里人除了周思和木槿,心里没几个高兴的。
周明把碗放下,里头还剩着几个饺子。
“大哥这娶了夫郎就是不一样了,心里眼里就只有自己夫郎了。”
周老三和周吴氏本就耷拉了脸,如今闻言更是脸色有些不好,这老大真是有些不像话了。
木槿不喜周吴氏的紧,虽然知晓把铜板送给周老三,再说些好话,哄一下他们最好不过。
但他今儿还真有些想任性一回,装作没看到的模样。
“时候不早了,该去大伯他们家拜年了。”
夜色朦胧,村道已有了零零散散的几个人影,路上遇到,逢人便笑,吉祥话更是张口就来。
等木槿他们出了门,周吴氏把碗重重往桌上一放。
“这就是你说的好儿夫郎,真有了好的,你看人家想着你不?!”
周老三一拍筷子,“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周吴氏哼了一声儿,“怪是会对我厉害。”
木槿不知周老三和周吴氏因着他大过年的在家还吵嘴了两句。
一路走到周大伯家,他们一家也刚吃完早饭。
木槿是新夫郎,头回过年来家拜年,本家叔伯的叔么婶子伯娘或多或少都会包个红封。
木槿嘴甜,若是他想哄人,对他本就没偏见的,就没有哄不到心里头去的。
一圈儿拜年下来,哄的家里的几个叔么婶子伯娘真真是打心眼儿里喜欢他。
二伯娘更是拉着他的手,拍了拍道:“我们家蔺小子真真是有福气,娶了个这般好的夫郎。”
四叔么扯过一旁的年轻的哥儿,猫儿眼,皮肤白嫩,看起来既乖巧又可爱。
“槿哥儿,这是你三堂弟家的,比你早过门一年,木枫,你俩年岁差不多,以后多往来着,做活儿也能有个伴儿。”
木枫脸色微红,冲木槿轻轻点了点头,“二哥么。”
木槿莞尔一笑,神色温柔,看起来便是个好相与的哥儿。
“这是你大堂哥家的,云秀,你五弟家的…………”
周家人丁兴旺,在周蔺太爷爷那一辈儿扎根木家村,如今四世同堂,一脉又一脉,虽比不得木槿家的亲戚多,但委实也不少了。
好在木槿记性不错,一圈儿认下来,人名和脸对着,都记心里去了。
拜完年,天色微亮,一轮红日东升,木槿揣着十来个红封,心情颇不错的回了家。
“饿了,饿了,娘,给我端碗饺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