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时光清浅-锦与萧 > 第14章 竹笛

第14章 竹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锦茵朝身后的秋菊,抛去一个赞叹的眼视,她清楚是秋菊在鱼饵上做了手脚,又在周围撒了一些香料。

日头渐高,一行人开始回小院里。锦茵下厨,亲手烧制了一碗鱼汤。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钓上的原因,感觉味道特别鲜美……

用餐时,令仪细细留意锦茵的神情,发现她比在方府时,更加有生动,气色也比以前要好,眉眼间有些灵动。

本以为她会愁眉未展,上次在回方府时,还有些愁容,今日看到她,已经焕然一新,对她的担忧终于放下。

令仪从进侯府见到小妹开始,面带犹豫,锦茵憋了好久,笑了出来,“姐姐,这里没旁人,还有什么不可说的?让你这般为难?”

令仪左右看了室内,无旁人,便轻声说道:“妹妹,你听过廼子街那家医馆的医女么?叫玉香的苗家医女”。

令仪思忖片刻,未曾听过,摇摇头。

见锦茵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样子,有些着急,但又碍于是侯府口水传闻,又不敢乱说,只能隐隐地暗示一些。

“街上传,萧小侯爷在南疆平乱的时候,曾救过这苗家医女,叫玉香,为了救他,还受了很重的伤,这苗家医女当时就在军营里一刻不离的照顾你家小侯爷,你想想看,英雄救美,美女爱英雄,话本里最美的桥段呀,在班师回朝的途中,据说两人举止亲密,那个苗家医女专程在医馆任职,留在京都城……”。

锦茵脑子里出现一画面,上次去舅舅店铺的时候,正好小侯爷班师回朝,在东街时,马背上的那妙女子就是苗家医女了。

“姐姐,也爱打听这英雄救美的饶舌了?

“前些日子,婆婆一直咳嗽,我家官人就请了廼子街那家医馆的那位医女来看诊,管家说这医女去营州了!”

锦茵一愣,听到营州,萧璟宣不就在那吗?!这是要上演‘千里寻夫’?

到了下午,锦茵心中不舍送别姐姐,即使嫁到国公府,贤淑宽厚的姐姐也是一路艰难,心里有些堵,不觉中,就走到小竹林,萧璟宣的书房。瞧着一片的慈竹,顿时心生一计。

锦茵的姥爷是制作竹笛的老师傅,想当年,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为求一支姥爷做的竹笛。

脑海里浮现出姥爷制作竹笛的过程,把流程默记出来,打样测试流程,具体操作还要慢慢调整,看来要抓紧时间。

下午,秋菊带着她到各处找竹子,其实,一开始是想动小侯爷洗砚池那里的竹子,但细想一下,那里的竹子一看就是精心修剪的,应该是侯爷心爱之物,动不得——

锦茵告诉丫鬟们竹子的要求:要用老的、坚实的竹子,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的粗细相差不大。

于是,她们几个把墨韵堂里所有的竹子找了几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又坚实的竹子……最后,秋菊想到一处竹林,那里的竹子应该是府里最老的了,还是老侯爷年轻时种下的。

锦茵一听到竹林在洱院,便凉了半截,更不敢动太夫人院里的东西,无奈躺在罗汉榻上,食指敲着额头,虽然这几月来,太夫人对她都是散漫,可毕竟不可以洱院造次。

秋菊在旁给她打扇,她瞧着洱院的吴妈妈,挺好说话,为人也和气……

不到半个时辰,秋菊便拿着一截竹子进来,交给锦茵,脸上汗水粘着头发,两庞扑扑的,笑着道:“姨娘,你看,这个怎么样?”

锦茵眼前一亮,看着两米多长的竹枝,敲了敲竹节,就是这样的老竹,好奇的问道:“你是哪里找来的?太会挑了,太合适了”。

秋菊笑着应道:“奴婢是去洱院,找了太夫太身边的吴妈妈,奴婢跟吴妈妈说,我家姨娘想做支竹笛,想在竹林找根合适的竹子……结果,吴妈妈什么都没问,还帮着奴婢选竹子,最后,就挑中这根”。

看来是一位聪明又谨慎的人,不管怎么说,这两米多长的竹枝,够她做竹笛了。

秋菊提着一箱子进来,回禀道:“奴婢去了工坊那边,借了一些小巧的锯子,钻子工具,不知是否用得上”。

真是聪明的秋菊,有了这些小锯子,钻子等工具,先按笛子的长度锯成节,接着打通内节,削平外节内外都要尽量求得光滑,有一些竹皮粗糙而不美观的地方,用刨子刮去一层薄皮。

最难的就是比量尺寸,决定音调了,锦茵把竹笛本体材料弄好以后,量一下内径和长度,根据它的粗细和长短,来调音和挖孔。这是做竹笛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姥爷曾告诉她;因其中一个孔挖得不对,音调便不准,而使整个笛子报废。

在挖孔的时候,锦茵对这些工具实践操作不够熟练,半天了都只钻了一个孔,手上还起了一个水泡……

夜晚的侯府,周围渐渐安静下来,在洱院内室里,太夫人杨氏正在用生姜老酒泡脚,旁边伺候的吴妈妈正在给太夫人按摩穴位,时不时的闲聊几句。

“按方姨娘这方子泡脚几次,浮肿好了很多了”,吴妈是太夫人的陪嫁,她儿子子同给小侯爷做侍卫,以知足常乐立命于身。

“白天,你在竹林转了许久,找什么呢?”

“老奴在院子里那些竹子中,想找一根适合做竹笛的竹子,方姨娘的秋菊来找奴婢,说是想做一支竹笛,奴婢想着,竹林里的确有许多老竹子适合做竹笛,便帮她找了一根”,吴妈边按摩边笑着道。

“她做竹笛?街市上到处是,至于到处翻腾?”太夫人疑惑,竹榍最是伤人双手,何况是姑娘家的嫩手。

“回太夫人,老奴猜想方姨娘是想做支竹笛送给小侯爷。”

看看身边的吴妈妈,打小就伺候她,安分守己,本分做事;后来,给她作主,去了奴籍,配了人家,生了两个儿子,现在大儿子子允成家后管着侯府外地的一处庄子和田产,小儿子跟随着璟宣做随身小厮,虽是有子万事足,但是对府里的大小事情,最是严苛,但也是最懂人情世故,察言观色。

几日过后,锦茵先是拿着钻子对着多余的竹节练手,手肘都有些酸,几翻下来,才熟练了许多。

最后,感觉钻子操作熟练后,便坐定,把竹子左右量了一下,按比例先用笔做好挖孔的记号,然后再用钻子,挖好吹孔,堵上笛塞。

量好吹空孔至后音孔的距离,挖两个后出音孔;吹一吹,听一听,试吹了一下,筒内音是否准确,边试音,边扩大;挖好一孔再挖另一孔,最后挖膜孔。

全部工序完后,再吹了一下,把音质校对一遍,两腮帮子都吹麻木了,两眼朦朦看着外面,缓和两腮。

最后,用棉布擦拭干净,一支竹笛的诞生!

整个过程,锦茵全神贯注,默默做着手工的活计,白容和秋霜两人惊讶不已,从来没有见过小姐们这般敲敲打打,用这些工具,瞧见她手上的血泡,心疼又佩服。

看着青嫩色笛子,舒了一口气!抬头,正见旁边立着的白容和秋霜,锦茵闷声笑了出来,“是不是很惊讶,我还会好多事呢?你先去打盆盐水来,多放些盐,要浓些,” 说完,拍了拍身上的竹屑,继续审查这竹笛。

盐水打来后,锦茵将笛子所有洞孔堵塞住,把盐水灌进竹笛中,便立在一旁,需要泡浸一至二日,剩下就是等待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