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云中 > 第56章 终归虚化(四)

第56章 终归虚化(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穿着丝绸的箭矢穿空而过,射中一个写着张汤二字的偶人。偶人身着御史大夫的冠冕和朝服,像受惊的大雁一样应弦而落,骨碌碌倒在女人木屐下。

淳于婴儿手持烛火放下弓箭,用她脚下那只木屐踢了踢画成张汤摸样的偶人。她那只月牙般的脚轻轻一提,木屐里藏着的香料就泄成一朵粉红的莲花。天地间的热气直到夜间尚还未消弭殆尽,淳于婴儿脸上残存的妆容渐渐凝成汗珠,滴落在皮肉开始松弛的脖颈和绣着花纹的衣袖上。

见过淳于婴儿的人都感慨她神韵之美犹如山鬼,飘忽不定又幽怨带血,看过她的人都会心头一震,可那些围着她转的男男女女却无心观赏她的美貌,只一心盯着那只倒下的偶人看。

“一箭穿心过,”隆虑公主感叹道:“您有这样的本领,就算将军也当得了。只可惜您的这根箭矢射得中偶人射不中活生生的御史大夫。我兄弟看中他,爱他就像爱自己的眼珠子,他生了病,皇帝亲自出宫探望。诸位知道,这是丞相才有的礼遇。”

公主抽出箭矢系着的丝绸,里面写了一大串显赫的姓名。开头的是赵王刘彭祖,紧随其后的是隆虑公主自己的名字,下一个是御史中丞减宣,再往下则有丞相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淳于婴儿、淖姬两个人作为赵王的使者排在最后。

公主放下丝绸,“张汤这些年谈得上是八面玲珑,可是得罪我们几个,不死也得脱层皮。”公主抬起她的眼睛,“我先说我和张汤之间的旧怨吧,张汤杀了我丈夫。”

淳于婴儿拿下她的金雀钗,那是赵王临行前交给她的信物,“赵国产铁,国人大都以冶炼铸造为业。皇帝因为府库空虚有意垄断天下盐铁经营权,赵王因此同朝廷派来国相、铁官不和,没少被张汤挤兑。”台下传来笑声,淳于婴儿愠怒又无奈。

皇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旷日弥久,耗尽文景两朝积累下的财富。匈奴浑邪王投降汉朝,崤函山以东水涝干旱横行让本不富裕的府库不堪承受。四处逃散的流民更成了汉朝不断流血的伤口,他们粥饭衣衫全仰仗官府给予,将朝廷内外钱财消耗一空。

皇帝干脆用白鹿皮币勒索诸侯王,大农令颜异有异议。后来有人告发颜异,皇帝就命令本与颜异有仇隙的张汤处置此案,张汤上奏说颜异身为九卿见法令有不妥当之处,不上书发言而内心不满,以此为借口处死了颜异。这让许多被皇帝敲诈的诸侯王心生怨恨。

在那之后张汤铸造五铢钱,垄断盐铁,打击富商大贾,发布告缗令,打击豪强,威震天下。可张汤这个人对人不对事,持强凌强,偏袒弱小。他要是碰上豪强,就舞文弄法巧妙诋毁,陷对方于死地;他要是碰上贫苦无依羸弱多病的人,就面呈皇帝,告诉皇帝他们生活的艰辛不易,想方设法营救他们。

赵王刘彭祖巧诈奸佞,内外不一,朝廷派来的国相、二千石级的官员和张汤属下的铁官没有一个能在他手下任满两年的。刘彭祖怨恨那些官员代表朝廷与他争权,就千方百计中伤他们,不惜扮作奴仆清扫他们下榻的住所,只为了探听他们的过失。他常年派遣使者到属县与商人榷会①,掠取的财富比任何一个诸侯国的租税都多。可他的姬妾子女像不知道饥饱的金鱼,将他积累的金钱吞食殆尽。

再不把张汤赶走,恢复赵国原本的盐铁买卖,恐怕明天赵王就得带着淳于婴儿和淖姬吃糠咽菜了。淳于婴儿握紧手中的金雀钗,她这些年的锦衣玉食全仰仗赵王的慷慨,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到她报答赵王的时候了。“赵王太子刘丹得罪了门客江齐,江齐就改名江充逃入京师诬告太子同胞姊妹通奸。皇帝被江充蒙骗,把太子关进了魏郡诏狱。张汤带着廷尉的人治太子罪,竟然治了个死罪。”

淳于婴儿看向隆虑公主,公主微微叹息,“我和平阳能把太子救出诏狱,更多的做不了。” 赵王曾打算带着赵国的勇士攻打匈奴,好为刘丹赎罪,但被皇帝拒绝,于是又打上平阳公主和隆虑公主的主意。

淳于婴儿将金雀钗递给公主,“这大街上走满了赵国人,有腰缠万贯的商贾,还有绮年玉貌的讴者,您可以把这只金雀钗送给您喜欢的任何一个人,半个月后,你和您的姐姐平阳公主会各自得到三十匹骏马和五千斤黄金。如果您一个人就能恢复刘丹的太子之位,那所有钱财归您一人所有。”

公主掂了掂金雀钗的分量,发现金钗像铁一样重,戴上只会把脖子压断,无可奈何道:“我试一试,不过我劝赵王还是另做打算。”刘丹好色荒淫,和自己的同胞姐姐、赵王妃嫔私通,时间久了做贼心虚,疑心江充向赵王告发他的罪行,逮捕江充不成冤杀了江充的父兄。皇帝厌恶刘丹为人,隆虑和平阳最多能趁着大赦把刘丹放出来。“赵王如果真想让太子活命,对着皇帝就退一步,不要事事都和他争。”

减宣饶有兴趣地听着两个女人的交锋,“我和张汤之间没有这么复杂的恩怨,我是御史中丞,他是御史大夫,他总压我一头,我想他死。”

“怎么个死法?”公主柔弱得随时就要倒下,说起话来却叫人害怕。她那两泓秋水般的眼睛流出万种柔情,转瞬变幻为杀意。

“还是我这个男人动手吧。”减宣从容不迫,“张汤行事缜密,可再聪明的人也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河东郡人李文和我同乡同为御史中丞,都与张汤有隔阂,因此我很了解张汤和李文之间的事。李文当了御史中丞后千方百计寻找可以中伤张汤的文书,张汤耿耿于怀。张汤有一位属吏名叫鲁谒居,与张汤是生死交情,知道这些事后用流言散布李文平生见不得人的事,让张汤寻机杀了李文。”

减宣神色难以揣测,“李文家眷求到一位同来自河东郡的贵人那里——”当听到河东这两个字时四下没了声响,空气都凝重,唯有灰尘从屋梁落下。

朱买臣长叹道:“大将军在郭解一事后就不问朝政,一心侍奉陛下,遇到事情也只愿意听汲黯那些老臣的意见,李文家眷注定失望而归。”

郭解是相士许负的外孙,和父亲都是海内闻名的游侠,在他搬迁到茂陵前大将军卫青曾经为他求情被皇帝断然拒绝。自那之后大将军就很少干涉朝政。

减宣颔首,“可不管怎样,这件事情都到了我手上。”

边通性格缜密,“这只能说是鲁谒居的把柄,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张汤知道这件事?”

减宣隐忍不发,淳于婴儿反笑起来,“我这里有张汤的把柄。鲁谒居曾治赵王罪,赵王恨他入骨,派人监视过他和张汤。鲁谒居病死前寄居在同乡家中,张汤亲自探望他还替他按脚,这一切都被赵王的人看在眼里。减大人,如果您有需要,赵王随时能助您一臂之力,把张汤他们送进廷尉。”

减宣谢道:“那有劳赵王。可光凭这个治不死张汤,我就算把案情查得清楚,也得留在手里,等个好时机再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