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坐等我家夫郎上岸 > 第99章 闯州府6

第99章 闯州府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程的路,柳玉瓷怕再次遇险,约好与鲁广智他们同行。

日夜兼程,不敢中途逗留,仅七日便回到兰竺县。

进了家门听闻父亲不在,立时拉过吴煦赶往酒楼。他要找阿父打听情况,十里商行的商队走南闯北,消息灵通,兴许也遇过那伙贼人。如若不曾碰见亦是幸事一桩,那他就请阿父约一下秦师爷,看衙门知不知他们的底细。

商队的人没碰上。

柳二苗初次听说匪患一事,心头一跳,将两个孩子拉到包厢详谈。他先前收到过儿子快马加鞭的信件,知夫郎孩子路上有意外未能如期赶到府城,担惊受怕数日,后接到平安信,信上只讲他们因故耽搁,业已安全抵达府城备考,无需挂心。眼下见到柳玉瓷和吴煦,才晓得他们经历多惊心动魄的灾祸。

他不便查看哥儿的身体,倒可以看看吴煦的伤。虽吴煦信誓旦旦伤已好全,身强体壮、神清气爽,他仍坚持推吴煦到屏风后脱衣检查。

吴煦只好“含羞带怯”地半褪衣衫……心上人立于屏风前,他被老丈人软硬兼施压着在屏风后脱衣服,着实有点扭捏不自在。

“柳叔,我真没事!你看,伤都好彻底啦,怪冷的,我就把衣服穿上了哈。”他唰一下撩起衣领,遮住胸膛,望了眼柳玉瓷的背影,不知脑补了什么,脸都红了。

殊不知,前头柳玉瓷亦颇有些窘迫。酒楼的屏风薄,仅做观赏用,适才他不经意瞥了眼,半透明纱面依稀透出吴煦的半边胸膛,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在澜山县因关心伤势而忽略掉的那一片风光,蓦地重现眼前。

他因这迟来的羞赧,烫红了耳朵。

老实人柳二苗半点没察觉两人的异样,只当他们是气愤匪徒的胆大包天,当即写了拜帖,遣小厮送去秦师爷那。

暮食,秦师爷来酒楼赴约。

他们还真找对人了。兰竺县白县令生性懒散,大事避无可避,小事能推就推,不能推则拖。是以,秦师爷如今实权比之前任县令在时更甚,县中大小庶务皆要经他手,分门别类,按轻重缓急自行处置或交由白县令定夺。

匪患一事,鉴于兰竺县内未有人报案遇袭,少有人知。而秦师爷收到过永溪县传来的消息,曾派人前往官道查探……

吴煦着急地问:“怎么样?”

秦师爷说他们的人在官道上寻到信中所述的相似痕迹,断在亓镇门口的官道处,再无踪影。他将情况汇报给白县令,白县令还他数个白眼,摊手不愿搭理。

“我县学子在永溪县遇上匪寇,又在亓镇门口发现疑似痕迹,为县内百姓安全着想,理当彻查一番。可……哎,咱们的白大人、他心粗……粗中有细……”

“师爷不必找补,白县令随性散漫,但确为好官。想来县内平安无事,差役调查后,无人伤亡,县令就不想管闲事吧?”

秦师爷尴尬地擦擦脑门的汗,无奈道:“柳秀才说的是,大人说那伙匪徒听着就凶狠,若真到了兰竺县境内,哪有卖乖蛰伏的道理,想必是过路,或者根本没来过,事情是在永溪县出的,自有永溪县令去烦扰,他不好越俎代庖。”至于,鲁千户如有怒火,要替儿子教训谁,亦自有永溪县令担着……

行吧,是那位大人的行事风格。

柳玉瓷两手托腮坐在位置上,心道怎么还有这种父母官,说坏吧,心是好的,像昔年书院霸凌案,冒着乌纱不保的风险也肯护着治下百姓,说好吧,实在是懒,干不动一点事。

亏得兰竺县县风良好,大案要案甚少,多乃邻间鸡毛蒜皮的小事,要么令秦师爷处理,要么推给县丞。

吴煦偷偷跟瓷哥儿咬耳朵吐槽,“怪不得榜一少爷天天念叨他姐夫忙得跟陀螺似的,摊上这么个懒汉县令,能不忙吗?”

柳玉瓷憋不住笑了,好险没被秦师爷注意到。

既然匪徒在亓镇出现过,柳玉瓷干脆回村一趟,吴煦、方宁和李家父子同行。

方宁要回家报喜,三毛要回小学堂读书。

吴煦看着二毛,“你不去铺子待着,回村做什么?”

“见师父。你们都太弱啦,我要跟师父多学两招,下回再有什么土匪强盗,我必不再叫你们任何一人受伤!”

吴煦:虽然他嘲笑我弱,但有点感动怎么回事……

到了村子,给二毛爹送回家后,他们直奔十里庄园。

柳玉瓷本想跟张管事打听打听村里有无异常,岂料,他们先在门口见着了林北。二毛突突地冲到师父面前一通输出,骂那伙土匪不讲武德,要钱更要命,叹自己技不如人,可怜巴巴求师父再多教自己几招,不然再遇险可怎么办,府城又不能不去……

喋喋不休一堆话,换林北轻描淡写一句:“哦,人我解决了。”

“……”

“!”

“解决了?就这么简单?”

“他们果真来这了?”

林北示意他们噤声,未免引起恐慌,把人都带至自己院子。吴煦、柳玉瓷皆以为他要分享大秘密,结果他只说了两句:一是人解决了,他们不必再管;二是旁人不知有土匪来袭,莫说漏嘴,也不必告诉张管事一家。

吴煦:“……没了?就这样?”

柳玉瓷感觉哪里不对劲,又说不出一二三来。

二毛不一样,师父说不管他就不管了,只围着林北问怎么打败匪首的,快教教他。

柳玉瓷看林北咬死了不说,只道他已传信京都,多余的话再不肯泄露,唯有离开。

方宁告辞回家,他和吴煦便领三毛去寻荞哥儿。

张荞正在小学堂授课,两人不好打扰,就将三毛交给他,回归学子日常生活。他们约定晚上再聚就离开了庄子。

这几年,因着事务繁忙,吴煦很少回村。吴家又不像柳家,请了长工照看院子,大勇念东家好,即便不住人,也要每日仔细打扫屋内外,缸里蓄满水,柴房备足柴火,后院喂好牲口……柳家人随时回家能住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