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当年来过华山,虽未上玉女峰,却曾听洪七公说起山上各处胜迹,对小龙女道:“这是玉女的洗头盆,碧水终年不干。”
小龙女道:“咱们到殿上去拜拜玉女去。”】
原来杨过当年上华山的时候,洪七公就给他介绍过山上的各处古迹了。
当大家商定五绝归属后,四散在华山各处寻幽探胜时,杨过马上提出去玉女峰看一看。
【杨过指着玉女峰,对小龙女道:“咱们学的是玉女剑法,这玉女峰不可不游。”
小龙女道:“正是。】
说明杨过既了解玉女峰,而且也对玉女峰最感兴趣,所以对小龙女找了个借口,说咱们学玉女剑法,所以玉女峰不可不游。
他不仅了解玉女的洗头盆,甚至连半山腰上的一个无名深潭连着黄河,关于水潭的传说都知道。
【杨过道:“这个深潭据说直通黄河,是天下八大水府之一。唐时北方大旱,唐玄宗曾书下祷雨玉版,从这水府投下去。”
郭襄道:“这里直通黄河?那可奇了。”】
你说杨过能不知道华山玉女祠里供祀的是谁吗?金庸就是这么喜欢捉弄人。
其实就算当年洪七公跟杨过讲过华山的古迹,也很可能不会讲的这么详细,当时洪七公先在大雪里昏睡三天装死,后对付藏边五丑时,欧阳锋就出现了,一直跟欧阳锋生死比试,哪顾得上跟杨过唠那么多关于华山的古迹传说?
关于玉女峰的事,杨过十六年间游历,还不知是从哪来打听的这么详细,只要关心,世上没有打听不着的事,更何况神通广大的神雕大侠呢。
事实上杨过最擅长的事是装傻,并以装傻为乐,当初遇到洪凌波他就装傻子,后遇到陆无双又装傻蛋,这大概就是聪明人的乐趣所在,他在小龙女面前只不过不像那样明着装傻而已,毕竟他和小龙女彼此太了解对方了。
他为什么对华山玉女峰这么感兴趣,并非因为他和小龙女练的是玉女剑法,而是因为他跟黄药师学了桃花岛的玉箫剑法。
很明显的原因,因为以杨过对华山玉女峰传说的了解,他肯定知道玉女峰的玉女说的是弄玉,而非林朝英。
我们再来看看十六年间杨过的足迹。
在风陵渡口的时候,众人一共讲了杨过四件行侠仗义的事情。
第一件事杨过从江西赶往临安救王将军,迟了两天,但是在临安杀死了陷害忠良的奸臣陈大方,并把他的首级挂在了临安东门的钟楼檐角之上。
第二件事同样是在临安,杨过夜审奸相丁大全,把他的脸皮打青了,并且第二天亲入皇宫,把丁大全的供状交给了皇帝。
当时南宋的朝廷就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第三件事在山东济南,宋五蒙冤,杨过给了宋五的娘两千两银子贿赂县官,摆平了宋五的冤案,反手又在县官家抢了四千两银子。
宋五这件事发生在距离风陵渡夜话五年前。
【五年多前,我在山东济南府打抱不平,杀了一个地痞,杀人偿命,判了个斩决,那也没话好说。】
事后,宋五也去了临安,一年多后见到海边的杨过,后来杨过在临安夜审丁大全时,宋五也参与了。
【我知道定是神雕侠所为,不敢再在原籍居住了,便搬去江南临安府。
过了一年多,有人跟我说,海边有一位断了臂的相公,带了一头大怪鸟,呆呆的望着海潮,一连数天都是如此。我连忙赶去,果然见到他老人家,这才能向他磕头道谢呢。”】
所以宋五看到杨过在海边呆呆的望着海潮是什么时候?
是距离风陵渡夜话三年多的时候,风陵渡时已经是十六年之约最后一年了,也就是说宋五看到杨过在临安呆看海潮是在第十二年多上。
书中写十六年前杨过离开绝情谷之后,到东海边练剑,一共是用了六年时间。
【屈指算来在海边已有六年了。】
后面又接着写道:
杨过【某一日风雨如晦,杨过心有所感,当下腰悬木剑,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迹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似乎是杨过在东海边待了六年,之后就离开,在中原江南游历去了。
但风陵渡讲到杨过行侠仗义的事看,杨过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临安,到第十二三年的时候,还在临安海边呆呆的望着大海彼岸。
当年杨过离开绝情谷后,先回了趟古墓,看到嫁衣委地(离开古墓时他从小龙女身上扯下来的),下了终南山就照直往襄阳来了。
杨过【下得山来,在江湖上东西游荡,忽忽数月,这日行近襄阳】
但是走到襄阳附近,却因为郭芙的原因没有进城,而是来到孤独求败的剑冢,也就是当初他自称郭家女婿,使萧史乘龙,打赌逼走大小武那个荒谷附近,他断臂后,也曾不知不觉走到那里,准备死在那儿。
【他虽牵记郭靖,但不愿见郭芙之面,心想:“与雕兄睽别已久,何不前去一访?”当下觅路赴荒谷而来】
在剑冢练剑住了将近一年时,杨过想去绝情谷一趟。
【眼见天寒地冻,与小龙女分手将届周年,杨过道:“雕兄,我欲去绝情谷一行,今日和你暂别。”】
大家都知道给死者才过周年,其实此时在杨过心里,早以为小龙女死了,认为小龙女的周年忌日快到了,所以才想去绝情谷给她过周年。否则的话,你如果相信小龙女被南海神尼带到南海去了,一年的时候,你去绝情谷干嘛?
因为绝情谷在襄阳的北面,所以杨过离开剑冢,想向北走,但是雕兄却一直拉着他向南走。
于是杨过便找了个借口,不去绝情谷给龙女过周年了,想的是大概雕兄想带他去南海找龙女,所以就往南走,结果直往东南方向而来,一直走到了东海之滨。
杨过【消了赴绝情谷之意,跟着神雕,直往东南方而来。
行了十余里,杨过骤然间心中一动:“雕兄寿高通灵,莫非它引我到南海去和龙儿相会么?”
想到此处,胸口热血奔腾,难以抑止,迈开大步,随着神雕疾驰。只两个月间,已抵东海之滨。】
杨过这个心路历程就很诡异,心想去北,结果却向南走,想向南走,去南海,结果却去了东南方向的东海。
那么杨过去的这个东海之滨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前文也讲了杨过就在临安海边看海潮,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杭州临海的地方是哪里呢?就在钱塘江入海口。
《射雕英雄传》开篇写到:
【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钱塘江入海口的海潮就是钱塘潮。
“钱塘江位于我国浙江省,最终注入东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为钱塘潮。”
而在南宋,临安就是钱塘潮观潮的最佳处。
“南宋时期,京城临安府府尹每年都要受命去钱塘江边校阅水师,总是会选在一个名叫浙江亭的观潮胜地,就是今天杭州市南白塔山下的江边,也叫樟亭驿。”
“宋室南迁后,临安皇宫位于现在杭州市的城南凤凰山东宋城路一带,城南候潮门就临钱塘江。”
钱塘潮潮汐属于半日潮,每天子午各两次,中间间隔大概12个小时。
再看书中对杨过在临安海边观潮的描写:
【他幼时曾在桃花岛住过,知道海边潮汐有信,每日子午两时各涨一次,这时红日当空,又是潮涨之时。】
杨过知道临安海边的潮汐时间,和桃花岛一样,所以他非常清楚他对面的是桃花岛。
钱塘潮最著名的一线潮的样子:
“海潮到来前,远处先呈现出一个细小的白点,转眼间变成了一缕银线,并伴随着一阵阵闷雷般的潮声,白线翻滚而至。几乎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汹涌澎湃的潮水已呼啸而来,潮峰高达3—5米,后浪赶前浪,一层叠一层,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带子,大有排山倒海之势。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再看书中杨过面对的潮水:
【过不多时,耳听得远潮隆隆,声如闷雷,连续不断。】
【潮声愈来愈响,轰轰发发,便如千万只马蹄同时敲打地面一般,但见一条白线向着海岸急冲而来,这股声势,比之雷震电轰更为厉害。杨过见天地间竟有如斯之威,脸上不禁变色。】
所以杨过就是对着“蕴藏能量可惊天”的钱塘潮练剑的。
那么桃花岛又在什么地方呢?
《射雕英雄传》里写黄蓉和郭靖去桃花岛时走的路线:
【两人转行向东,到了舟山后,雇了一艘海船。黄蓉知道海边之人畏桃花岛有如蛇蝎,相戒不敢近岛四十里以内,如说出桃花岛的名字,任凭出多少金钱,也无海船渔船敢去。她雇船时说是到虾峙岛,出畸头洋后,却逼着舟子向北】
按书中以上描写,郭黄二人在舟山上船出发后,再折而向北四十里外就是桃花岛所在,大家可以去看地图,这个位置正对着临安的钱塘江入海口,所以桃花岛上的潮汐的时间与钱塘江海潮一模一样。
金庸家在浙江,自然熟悉这里的地理,但是读者看到地名,往往囫囵吞枣,一带而过,哪里会留意他竟然如此煞费苦心的设计。
所以杨过十六年间,第一年待在襄阳附近的剑冢,第二年到第七年一直临安府对着钱塘潮练剑。
后九年间,依然会常常站在临安的海边向大海眺望,而海那边正对的就是桃花岛。
所以雕兄真不背锅,杨过第一年离开剑冢后,说去南海,却到了东海,说是雕兄拉着去的,后来十几年依然常常被人看到站在东海海边,对着桃花岛发呆,又去怪谁?
在风陵渡夜话里,杨过做的第四件事是一个中年妇人讲的,说杨过在淮北救了她的表妹,淮北位于安徽北部。
杨过在淮北救了她表妹,不代表她表妹是淮北人,因为她表妹寻父,是走了好几个省份,找了四年,在淮北找到父亲的。
最后因为她爹不做人,她娘要自杀,杨过杀了她爹,救了这妇人的表妹母女二人,并将在此事件中作恶的蒙古千户扔进了淮河。
后来这妇人的表妹也见过杨过在海边:
当郭襄听完宋五的故事,问起杨过呆望海潮的原因:
郭襄问:【“那神雕侠虽然急人之难,解人之困,说不定他自己却有一件为难的心事呢?他为什么要呆呆的望着海潮?”】
为什么是【为难的心事】,而不是伤心事?因为郭芙误伤小龙女,小龙女跳崖留言,让杨过等十六年,杨过很想郭芙,但是却不能去见她,所以很为难。
【坐在西首角里的一个中年妇人突然说道:“小妇人有个表妹,有缘见过神雕侠,她也曾见神雕侠呆望大海,神色古怪,因而亲口问过他。神雕侠说道:‘我的结发妻子在大海彼岸,日夜记挂,不能相见。’”】
前文提到杨过是在淮北救的这个妇人的表妹,但是淮北在内陆地区,不临海,所以很显然这个妇人的表妹后来也去了临安,在临安海边看到的杨过。
大家想想杨过所说的这个在大海彼岸的结发妻子是谁?
风陵渡提到的杨过做过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在风陵渡附近,和西山一窟鬼约架,因为他割了西山一窟鬼老七的两个耳朵,还说要把西山一窟鬼赶出山西。
风陵渡在山西最南端,从这里再往南走,就是襄阳方向,所以郭芙等人从晋阳回襄阳,路过风陵渡。
除了风陵渡口讲到的故事,杨过襄阳大会给郭襄祝寿,连夜请的人有:
河南信阳军赵老爵爷,常德府乌鸦山聋哑头陀,还有江夏张大胯子。
常德在湖南最北端,与湖北接壤。
江夏与襄阳同在湖北省,位于襄阳东南方向。
还有一个少林的无色禅师,和河南信阳的赵老爵爷,都是河南的,信阳在河南南边,也与湖北接壤。
书中提到杨过十六年间熟悉的古迹,除了华山的玉女峰,就是襄阳附近的羊太傅庙。
杨过召集人为郭襄祝寿,直接选在堕泪碑后,说明他熟知这里。
【只听一人说道:“孙三哥,恩公叫咱们在堕泪碑后相候,这碑为什么起这么一个别扭名字?可挺不吉利的。”
那姓孙的道:“恩公生平似乎有件大不称心之事,因此见到什么断肠、忧愁、堕泪的名称,便容易挂在心上。”】
为什么是【大不称心之事】,与小龙女分离,应该是伤心,而非不称心呀。
因为没能娶到郭芙,当上郭家女婿,所以很不称心如意。
并且和熟知玉女峰典故一样,杨过熟知羊祜的典故和言语。
【姓孙的道:“我曾听恩公说,羊祜生平有一句话,最是说到了他心坎儿中。”
姓陈的忙问:“什么话呀?你慢慢说,我得用心记一记。连恩公也佩服,这句话定然非同小可。”
那姓孙的道:“当年陆抗死后,吴主无道,羊祜上表请伐东吴,既可救了东吴百姓,又乘此统一天下,却为朝廷中奸臣所阻,因此羊祜叹道:‘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恩公所称赏的便是这句话了。”】
‘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和前面的大不称心,很不称心如意对应上了。
羊祜与杨过的名字音近:
【那姓陈的没料到竟只这么一句话,颇有点失望,咕哝了两句,突然大声道:“孙三哥,羊祜,羊祜,这名字跟恩公不是音同……”】
而且因坠马摔断胳膊,留下折臂三公的典故,与杨过断臂呼应。
关于羊祜,还有遗策灭吴的典故,羊祜生前未能完成灭吴大业,在他死后,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与杨过参与倚天屠龙计划相呼应。
总结以上提到的杨过十六年间走过的地方,以及人脉关系分布包括:
湖北襄阳:附近的剑冢,城外羊太傅庙,
浙江临安:对着桃花岛。
另外还有江西,山东济南,安徽淮北,山西南部的风陵渡。
人脉关系:湖南、湖北、还有河南。
大家发现一个规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