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正因为苏十三之前在王宫放的那场火,新帝楚云轩决定迁都到和镐京相距千里的长安,并将旧王城镐京更名为临江。
这一年也是西楚国天顺元年。
曾经的繁华都城一夜之间成了边陲之地,独立于九州之外。
日出东山,炊烟袅袅。
苏十三到底还是留在了赵家。
不为别的,他需要好好活着。
况且他再也说不出自己不是真正的苏十三的话来。
他真自私啊……
苏十三如是想。
而自从那日和蒋氏分了家,赵安乐一家的脸上多了许多笑意。
听说蒋氏总要去赌场找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蒋大勇,赵安乐脸上的笑容就更多了起来。
活该,恶人自有恶人磨。
但眼下他们要盖房子,可凑来凑去竟还不到二两。
先别说盖房子,活都活不下去。
眼见手上银钱不多,赵庆吉愁的不行。
为了多赚些钱,他每日上山砍伐木材做成家具拿到城里卖。
刘氏也出去给人打猪草,浆洗衣物,贴补家用。
所以大多时候家里就只有苏十三和赵安乐。
苏十三觉得闲着也不是办法,他打算与赵安乐一起商量怎么赚钱。
“招财,你等着,马上就不会饿了!”
这日傍晚,赵安乐在灶台前忙来忙去,她面部出了一层薄汗。
而招财则是眼巴巴的看着锅里还没熟的野菜饼。
它好想吃肉啊……
要不晚上去河里抓几条鱼?还是和新元纪联络让他们送些物资过来?
招财天马行空的想了一通,根本没注意到苏十三的脚步声。
“舅舅和舅母还没回来?”
听到苏十三进来,赵安乐只是抬头看了苏十三一眼。
“还没有。”
语毕,赵安乐抬起头来,朝苏十三招了招手,“饼烙好了,快来帮忙!”
“好!”
等二人将饼从锅里起出时,无名村的家家户户也都飘起了炊烟。
他们两个并排坐在门槛上,手里捧着不见荤腥的野菜饼望着夕阳余晖。
两个新元纪的穿越者总有共同的话题,话匣子也不自觉的打开。
“你想到怎么赚钱了吗?”苏十三首先开口。
“我爹能做木工,我想着能不能设计一些新元纪的东西,兴许能是个赚钱的法子。”
赵安乐单手支着头,夕阳万物尽落于眼中。
“你是这么想的?”苏十三面露惊讶。
“嗯,先试一试嘛,总得想法子赚钱。”
“这倒是。”苏十三点头认同。
“那你呢?你有什么想法?”赵安乐反问。
“我其实和你想的一样,要是攒够了钱能开个铺子就更好了。”
苏十三轻轻地笑了笑,他们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
“但这个时代生产力有限……”
话未说完,赵安乐已然明白。
“还是咱们新元纪好啊!”赵安乐顺着苏十三的思路往下说。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剩下的半截话苏十三没说出口。
就算回去了,他又是谁呢……
一想到自己在新元纪已经是个死人了,苏十三就觉得一阵低落。
十分清楚前因后果的赵安乐心底也悄然爬上一股难言的酸涩。
回去?那还真是好遥远的事情……
苏十三才是这段历史里的主角,也不知她能陪着他多久。
昨晚招财一边吃着野菜团子一边告诉她,按照历史走向,赵安乐会在三年后死去,这是苏十三人生中的一个转折。
乍一听到这个结果赵安乐是有些怔愣的。
三年,原来他们只能相处三年。
总归会不舍的吧……
夕阳西下,二人并肩坐在门槛上,一时无声。
多年后,苏十三仍然记得今日之景,只是那时已物是人非罢了。
眼见氛围不太对,赵安乐赶紧换了个话题。
“小时候总想着要是哪一天真的穿越了,高低能在古代混个首富,现在看来,还首富呢,能不饿肚子就不错了。”
“是啊,这个时代有太多的桎梏,我们这几日经历的只是冰山一角,新元纪的自由平等换不来在这里的温饱和体面,说到底还是封建主义的腐朽拖慢了社会主义的光辉。”
“你不会想着把这个时代的封建主义直接变成社会主义,一步到位吧?”
赵安乐面露惊讶。
“怎么可能一步到位,我怕没等它一步到位,我先一步到位了。而且就咱们现在的身份能好好活着就不错了。”
苏十三苦笑一声,他哪有那么大的志向,平白背了个末帝的身份,能安稳度日就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改变世界,他真没那么高尚。
“好了,先不说这个了,咱们先把设计图画出来,然后让我爹试一试。”
“嗯。”
两人吃完饼找来几根炭条和草纸写写画画,招财瘫在桌上目不转睛的盯着。
苏十三见它实在胖的可爱,忍不住摸了几把。
许是苏十三摸的太过舒服,招财不由自主又不情不愿的的将头放在他手里滚了滚然后哼唧了几声。
哎呀,一点都不威严好嘛。
一套动作做完,招财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它直接背过身去,只留给苏十三和赵安乐一个伟岸的背影。
二人相视一笑,只觉得招财更加惹人喜爱。
等到赵庆吉回到家中,两个孩子神神秘秘的递给赵庆吉几张草纸。
他摊开一看,上面画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图形,还有一些七扭八歪的字。
“这都是些什么东西?”赵庆吉属实是没看明白。
“爹,这可是我和十三设计的好玩意。”
“什么好玩意?”赵庆吉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
“是啊,爹,你看这个,这是个牙刷,用来刷牙的。”
“这个是挂衣服的架子,可好用了,用它挂衣服,就不怕皱皱巴巴的了。”
赵安乐兴致勃勃的一一介绍,赵庆吉却是一脸茫然,他闺女到底在说什么?他怎么听不懂?不会是中邪了吧?
赵安乐还在喋喋不休,赵庆吉脸上的表情精彩万分,看着赵安乐的眼神更加茫然。
见赵庆吉根本没听懂自己在说什么,赵安乐又继续补充道,“爹,是这样的,咱们现在实在缺钱,也不能总住人家张里正的房子,早些盖完房子才是正经。
想着您木工活好,我和十三就画了这几样东西想让您帮我们做出来,然后拿到城里去卖,等攒够了钱咱们就能盖房子,或是再开个杂货铺。”
经过赵安乐的一通解释,赵庆吉似乎听懂了些眉目。
他闺女是想攒钱盖房子开店。
但是,纸上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她和十三是怎么想出来的?
真的有用吗?
看出赵庆吉还是半信半疑,赵安乐继续耐心解释,“爹,您看啊,城里的大户人家是不是特别注重保养身体,他们都追求齿如编贝,这个牙刷比用什么青盐擦口还要好用。还有这个衣架,用它把衣服撑起来挂到衣橱里既能让衣服熨帖还不占地方,找起来也方便。”
经过赵安乐一番卖力的解释补充赵庆吉有了一丝心动。
“听起来似乎不错。”
赵庆吉再一次将图纸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最后得出结论,“这些东西做出来倒是不难,但你们两个可以保证这些东西真的能卖出去吗?大家可都没见过,能买账吗?”
“爹,你先按照纸上画的做几件自己试试,还可以送给周围的邻居,要是反响不错,咱们多做一些。”
“行,我试试。”
赵庆吉松了口,准备吃过晚饭就动工。
待刘氏回来,三人已经忙了大半天。
她坐在院中一边浣洗衣物一边看着三人一通忙活,招财吃的肚皮溜圆蹭在刘氏身边,不一会就去会了周公。
“爹,这块轻点,轻点!”
“十三,木头锯多了了!”
“闺女去把那个小木锉给爹拿来!”
三人的声音来回交错,招财被吵醒后又用爪子捂住了耳朵。
它真的需要休息。
……
等他们忙活完,已经是月上中天。
一家四口围着四支牙刷,五只衣架默不作声。
赵庆吉和刘氏纯粹是因为不明白这两样东西怎么用,而苏十三和赵安乐则是为赵庆吉的手艺惊叹。
这也做的太好了吧!和他们设计图没有任何差别。
“爹,你可真厉害!”赵安乐竖起了大拇指,眼里都带着星星。
“是啊舅舅,你的手艺是真好。”苏十三也不吝赞美。
被两个孩子接连夸赞的赵庆吉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我这都干了多少年了,应该的,应该的……”
“哎呀,孩子们夸你几句还别扭上了,真是越活越回去了。”正再往手上抹鸡油的刘氏笑着说道。
“咳咳,那个,安乐啊,这两样东西该怎么用啊?”
赵庆吉咳了几声迅速转移了话题。
“爹,这个牙刷是这样用的,先用清水漱口,然后沾取青盐……”
赵安乐像幼儿园园长教小朋友学刷牙一样细致,苏十三还特意在一旁做起了示范,赵庆吉和刘氏学的认真。
“安乐,那什么衣架呢,它是怎么用的?”
赵庆吉趁热打铁继续追问。
“爹,这个更简单了,你看,直接把衣服撑在它外面就行了。”
“庆吉,你看这衣服是真的熨帖了。”
刘氏接过赵安乐手里的成品左看右看,十分满意。
在亲身试验后,赵庆吉和刘氏对新做的牙刷和衣架爱不释手。
别说,这个什么牙刷和衣架还真好用。
他们惊奇之余还心有疑惑,两个孩子是怎么想到这些的?
“安乐,十三,你们怎么突然想出这些个玩意?”
赵庆吉直接问出了心中所想。
“做梦梦到的。”赵安乐一脸乖巧的开口胡扯,
“十三,是真的吗?”赵庆吉没接赵安乐的话,转头看向苏十三,他的这个外甥看着就很乖巧老实。
“舅舅,安乐说的没错。”苏十三一脸人畜无害。
很好,两人沆瀣一气。
赵庆吉:……
还是刘氏出来打了圆场,“老赵你别那么死心眼,两个孩子聪明不行吗,非得刨根问底。”
赵安乐很会顺杆爬,她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声音也哼哼唧唧的抱着刘氏的胳膊撒起娇来,“还是娘最疼我……”
刘氏拍了拍赵安乐的头,虽说这孩子自从病了一场后性子变了不少,但只要闺女开心就够了。
“行了,时辰也不早了,都早点歇息吧。”
赵庆吉盯着桌子上的牙刷衣架看了一会,似是想明白了什么便也不再纠结,直接挥手让苏十三和赵安乐各自去休息。
月明星稀,斗转星移。
接下来的几日赵庆吉家里叮叮咣咣的好一通忙活。
又是舂捣细树枝,又是洗刷猪毛,不知在做些什么。
经过几日的,三人做了两大木箱的牙刷衣架。
“呼,好累啊……”
苏十三伸了个懒腰,他坐在院内,听着外面的喧闹声。
抬头看天,阳光太亮,斜斜打在脸上,他不由眯着眼。
浅浅露一笑容,远远望去,真是一绝色美人,玉树公子。
“十三,我们以后还可以设计更多。”
“十三,你觉得……”
轻柔的风声拉着人的意识沉眠,赵安乐的说话声在耳边响起,音量不小,苏十三却听的模模糊糊,靠着仅存的意识回应着问题。
眼皮越来越沉,面前的光亮越来越暗,苏十三终是睡了过去,头一歪,倒在了赵安乐的肩上。
赵安乐正诉说着对将来的展望,就感到左肩一沉,转头一看,就见苏十三闭着眼睛靠在自己肩头。
阳光撒下,苏十三的睫毛在眼下印出一片阴影,连发丝都泛着金光,画面十分恬静美好。
赵安乐先是一愣,随及才意识到苏十三累的睡着了,急忙放低音量,将自己的头偏过去靠住防止苏十三从自己肩头滑落。
无论新元纪如何,按照此方时空来算,苏十三也才十三岁,却背负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睡吧睡吧……”
赵安乐轻声道,她抬手为他遮住恼人的阳光,生怕扰了他的清梦。
……
又过了几日,赵庆吉要去临江找个摊位,然后试试能不能把做的东西卖出去。
在赵安乐和苏十三软磨硬泡之下,赵庆吉也带着他们一起去了临江,同行的还有招财。
摊位找的很顺利,赵庆吉不忘嘱咐苏十三和赵安乐先去买些粟米,然后来这里汇合。
于是赵安乐抱着招财同苏十三来到一家米店,
还没进门他们就看到有人鬼鬼祟祟地从米店后面出来,神色慌张,怀里似乎还藏着什么东西。
苏十三朝着那人看了一眼,赵安乐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立时心领神会。
他们没有出声,而是迈步进了米店。
而米店老板一看到有人来,便笑着道:“两位想买什么米?”
“老板,我们来买些粟米。”
苏十三微微颔首,客气地唤了一声。
“行,稍等。”
米店老板笑着张罗着,一脸笑眯眯的,没有丝毫看不起人的样子,让人心生亲近。
赵安乐怀里的招财打量着米店老板的面相。
面相不错,虽无大富大贵,却是一生平顺。
不过他印堂发黑,怕是近来有小人作祟。
招财将这些话尽数通过脑电波告诉给赵安乐,赵安乐立马明白了它的用意。
于是在接过米店老板装好的粟米时,赵安乐温笑道:“老板,天气越发炎热了,要小心米虫。”
米店老板愣了一愣,米虫?
他每个月都会定期检查,怎么会有米虫?
赵安乐拿着米袋,接着说道,“老板,小心无大错。”
“姑娘,你……”米店老板挠挠头,还有些不明所以。
只是米店老板总觉得赵安乐是话里有话。
“这位姑娘,你方才所说,到底是何意?”
“老板,防人之心不可无。”赵安乐看着米店老板,眸光幽深。
“我明白了,多谢这位姑娘指点。”米店老板回过味来,这是在告诉他店里怕是不干净。
等下他就好好检查一番。
没等他开口询问姓名,赵安乐和苏十三已经留下银钱离开。
一出了米店,两人就赶紧去找赵庆吉汇合。
赵庆吉很会找地方,这里不但人流大,还是个阴凉地。
“你们两个在这,我先把米送回去。”
赵庆吉扛着米袋子还不忘殷切的叮嘱苏十三和赵安乐。
“嗯,知道了,爹。”
目送赵庆吉离开,二人便开始准备大干一场。
可等了半天,就算他们定价只要三文钱,他们的摊子依旧无人问津。
“咱们是不是要吆喝两句。”赵安乐见他们的摊子无人问津有些着急。
苏十三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很多人见他们卖的东西有些新奇,也有上前问的,但一听是从来没听说过的东西,又离开了。
毕竟四文钱就能买一碗阳春面,他们可不想三文钱买个没见过的东西。
旁边卖菜的大娘见他们还没开张,热心的建议道,“姑娘,这卖东西啊。一定要学会吆喝。”
说完还给他们示范了两次。
“卖菜咯!”
“新鲜的蔬菜快来看一看!”
果然被她吆喝来两个客人。
见此,赵安乐心里有了计较。
毕竟在新元纪她参加了那么多的演讲会座谈会,又怎么会怯场呢。
至于苏十三,他之前可是人气作家,这点小事自然也难不到他。
于是她在苏十三耳边嘀咕了两句,两人会心一笑,一左一右的站在摊前吆喝了起来。
顺便还把招财放在摊位做个招财的吉祥物。
招财:呵呵……
“瞧一瞧看一看,新品牙刷啊!用了包您齿如编贝,吃嘛嘛香!”
“再看看这些衣架,省力又方便,只要用了它,衣服平平整整,一看就是人上人!”
“这边走,这边看,这边的东西好用又划算!”
“走一走转一转,不买可以看一看,看一看走一走,不买可以瞅一瞅……”
两人都喊的十分起劲,吸引了一大批人驻足。
一个大爷走了过来并随手拿起一个衣架问道,“小姑娘,小伙子,你说你们卖的这个是什么?”
赵安乐一看有戏,赶紧介绍了起来,“爷爷,这个是挂衣服的,你看,就像这样,是不是很方便?”
见挂着木头架子上的衣服平整,老爷子有些惊讶,“你们是怎么做的?”
赵安乐却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您要是喜欢的话,这个就算我送您的。”
第一个客人,当然要给些福利。
老爷子是个爽快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