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允的表情松动了一些:"场外指导?"
"嗯,"泽维尔点头,"你知道的,告诉我哪些镜头好看,哪些问题回答得不好...之类的。"
Max和Lily交换了一个眼神,但明智地没有插话。文允盯着自己的手指看了很久,终于小声说:"就...手机联系可以。但我不出镜。"
泽维尔笑了:"成交。"
他低头给迈克尔回复:「我同意参与拍摄。但关于Y.W,我恐怕帮不上忙。」
发完这条消息,泽维尔有种奇妙的预感——这部纪录片会揭示一些他尚未准备好面对的事实。
拍摄从第二天就开始了。泽维尔没想到ESPN的团队会来得这么快,更没想到阵仗会这么大。当他走进体育馆时,三台摄像机已经对准了入口。
"泽维尔!"迈克尔·陈迎上来,这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亚裔男性,穿着休闲但专业的深蓝色衬衫,"感谢你参与这个项目。今天我们先拍一些训练镜头,然后做个简单采访。"
泽维尔点点头,目光不自觉地扫向看台。往常文允如果没课,会坐在第三排靠走道的位置看书,偶尔抬头看他们训练。今天那个座位空着,但他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红色那台摄像机的角度不太好,会拍到天花板上的污渍。建议他们往右移一点。」
泽维尔差点笑出声。他假装整理鞋带,快速回复:「专业点评。不过你怎么知道?你在哪?」
「图书馆四楼。Lily正在现场文字直播。」后面跟了个眨眼的emoji。
训练拍摄持续了整个上午。泽维尔尽力忽略镜头的存在,像往常一样完成每一个投篮、每一次传球。但每当做出漂亮动作时,他都会下意识看向那个空座位——仿佛文允的目光能穿越空间给予他肯定。
中午休息时,制作组提出要拍他在校园里的日常生活。泽维尔带着他们穿过中央草坪,讲解自己每天的路线。
"通常我会先去图书馆,"他指着一栋哥特式建筑,"三楼靠窗的位置是我的固定座位。"
摄影师示意他继续:"和谁一起学习?女朋友吗?"
泽维尔僵了一下:"不,只是...朋友。"
他犹豫着是否要提到文允,手机适时地震动起来:「别说太多关于我的事!就说你习惯一个人学习。」
泽维尔抿嘴忍住笑意,对着镜头说:"我习惯一个人学习。安静的环境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这个明显的谎言让他心跳加速。事实上,自从认识文允后,他几乎没再独自学习过。那些漫长的复习时光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温暖——她专注时微微皱起的眉头,思考时无意识转笔的动作,甚至是对着难题小声嘟囔的抱怨,都成了他学习经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拍摄团队跟随他来到食堂。泽维尔端着餐盘,突然意识到自己拿的都是文允喜欢的菜——蔬菜沙拉加海盐、意大利面,甚至是一杯她常喝的冰美式。
"这些是...你平常吃的吗?"迈克尔好奇地问。
泽维尔盯着餐盘,一时语塞。什么时候开始,他的饮食习惯已经被文允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记得刚认识时,他总是嘲笑她不能吃辣,而现在他的口味居然逐渐向她靠近。
手机又震动起来:「告诉他们你喜欢探索不同文化的美食。听起来比较有深度。」
泽维尔照做了,但心里泛起一阵异样的感觉。文允的短信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他在镜头前的每一个举动。而她甚至不在现场。
下午的采访在体育馆的媒体室进行。迈克尔问起他的成长经历、篮球启蒙,以及那次短暂的NBA选秀报名。
"为什么最终选择退选?"迈克尔问道,"很多人认为你有实力进入二轮。"
泽维尔沉默了片刻。真正的原因他从未对外说过——外婆突发心脏病,他需要确保自己能随时回韩国。但此刻,另一个答案浮现在脑海。
"时机不对,"他轻声说,"有些东西...比篮球更重要。"
采访结束后,泽维尔独自留在空荡荡的媒体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他掏出手机,发现文允发来一条长消息:
「采访最后那个回答很好。真诚但不煽情。不过下次他们问到你小时候的事,可以多讲一些细节,比如你第一次接触篮球是在社区中心还是学校?谁教你投篮的?观众喜欢这种个人化的故事。」
泽维尔盯着屏幕,胸口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文允对他的了解程度远超他的想象——她不仅记得他随口提过的童年往事,甚至能预判纪录片的叙事需求。
他拨通了她的电话。
"喂?"文允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来,背景音是图书馆特有的安静。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关于我的事?"泽维尔直接问道。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我...我只是根据一般纪录片的特点推测的。"她的声音有些慌乱。
"文允,"泽维尔深吸一口气,"他们跟我说最近中国虎扑的有篇关于我的帖子,是你写的对吗?"
更长的沉默。泽维尔能听到她轻微的呼吸声。
"...谁告诉你的?还有,你怎么知道是我写的?"她终于小声问道。
"不,是ESPN的人提到的。"泽维尔望向窗外的夕阳,"他们说那是一篇非常专业的分析。不过,写帖子的人很傻,她忘了曾经教过我中文,以及她名字的拼写方法。"
"我只是...看不惯那些人胡说八道。"文允的声音更低了,"而且数据都是公开的,谁都能查到..."
泽维尔的心跳加速了:"但你记得那么清楚。那场比赛,我甚至不知道你当时在现场。"
"我..."文允似乎哽住了,然后突然转移话题,"你明天拍摄几点开始?我上午有课,但下午可以..."
泽维尔没有追问。他们聊了明天的拍摄计划,约定晚饭时见面详谈。挂断电话后,他坐在那里很久,第一次认真思考文允在他生命中的位置。
那些看似偶然的相遇,她对他习惯的熟悉,甚至是为他辩护的长文——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他从未敢明确承认的事实。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自己的生活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充满了她的痕迹。从学习地点到饮食偏好,从比赛时的护腕仪式(文允曾开玩笑说那是他的幸运符)到现在的纪录片拍摄——每一个决定,每一次行动,似乎都隐含着"如果是文允会怎么做"的思考。
泽维尔站起身,走向窗边。夕阳将整个校园染成金色,远处图书馆的轮廓在暮色中格外清晰。他突然很想知道,此刻的文允是否也正望着同样的景色,想着同样的事。
这个念头如此强烈,以至于他差点转身就跑向图书馆。但最终,他只是拿起手机,发了一条简讯:
「明天见。记得带经济学笔记,我落后太多了。」
几乎是立刻,回复就来了:「已经整理好了。还有,今天表现得很好,明星先生。」
泽维尔笑着将手机贴在心口。纪录片还有一周的拍摄,他有的是时间弄清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而现在,知道文允就在不远处的图书馆,正为他整理着笔记——这种感觉,比任何镜头前的荣耀都要真实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