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二九小说网 > 八千里路 > 第12章 芝麻薄饼里

第12章 芝麻薄饼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同学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相聚在南开,南开不是各位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学习的另一起点。诸君,我希望你们思考,我为何而来此,为何而读书。”

“今中国社会所需人才不单单是能力上的拔高,还应具有的是公德的深厚,故而南开的校训需要各位理解‘允公允能’。中国并不缺少有才华的人,但其才能越高所担责任越重。有才华者,丢下责任,是轻松自在的,是幸福快乐的,所展现的是一朵鲜花,美丽引人。而有才华者,背上责任,是负重前行的,是奔波不息的,是一块砖石,朴素无华。同学们,我们在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鲜花又有何用呢?唯有砖石之能,得以重铸高楼。杜甫曾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理解这广厦并不单单指房子,更多的是指向庇护,对天下百姓的庇护,对破碎山河的庇护。我办南开之目的,便是培养一批砖石,既可用于祖国的长城,又可用于人民的小屋。”

“诸君是否会因为自己生于这样一个年代而感到怅然,生于这样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于这样一个愁绪成河的年代。我回到祖国辗转各地,驾着骡车筹集办学的资金,各处的消息新闻都在催着我的骡车快些奔跑,快些奔跑。我同逃难的人坐在黄河边,我看着他们枯黄的脸,奄奄一息的挣扎。我分尽了我所有的吃食,可分到食物的人怎么就这样少。我不忍再看,驾着骡车离开,在夜里和黄河带着泥沙的风里悲痛,我为何生于如此忧患。”

“同学们是否记得民国八年的五月初四,那是我望见中国青年的热烈的情怀的日子,也是我坚定所做,改变所想的日子。我明白自己生于这个时代的意义,我不再因为这个时代诸多苦难加身而悲痛万分。我知晓有四万万同胞与我一起,越难越开,我也明白,青年的力量无穷无尽,我需将热烈捧与手掌,托它超前。我开始欣喜自己生于现在,生在这个中国青年自强不息的时代。同学们,‘我喜我生,独丁斯时。’”

“时局瞬息万变,望同学们用尽力气向前,跟上这场洪流,而非溺毙于此。故而南开的校训需要各位理解‘日新月异’,中国青年要做到与时俱进,不可再重蹈覆辙。我望诸位有爱国爱群之公德,有为公而牺牲之精神,带着最为崇高的我为祖国而奉献的目标去学习,去奋斗,在南开去创造些什么,而非一味模仿,那是没有意义的。”

“诸君,不要畏惧荆棘丛生,且去开拓荒野;不要畏惧严寒风雪,且去为人抱薪;不要畏惧欺辱威胁,且去为心而争。我是一名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我爱我的祖国,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她如何模样,我都将毫无顾忌奔向她。我为祖国而学习读书,我将奉献我的知识,我的才能,我的公德,我的所有给她。”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汲汲骎骎,月异日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我将与诸君一同相信,相信我们会在同一条道路上,相信中国青年的精神在此生生不息!”

张伯苓说完朝台下鞠躬,同学们给予他的是最为热烈经久不息的掌声,希望用掌声回应他们的校长,告知他,自己明白自己来此的意义与学习的意义。

荆长云的手鼓着掌,眼睛追随着张伯苓的步伐,直到张伯苓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不断的思考张伯苓所说的话,直到鼓掌渐渐平息。他偷偷的看了一眼齐尘月,发现他也在思考着什么。

荆长云凑到他边上,压着声音在他的耳边问道:“齐先生,我们会一直在同一条路上的,对吗?”

齐尘月拉开了一点距离,摇摇头低声回应他:“阿云,没有人会走一模一样的路。”

荆长云听完他的话,垂下眼盯着自己的放在膝盖上的手背,盯着若隐若现的血管,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不过就算同道殊途,我们也会殊途同归的。”

“齐先生从何得知?”荆长云听到这句话,抬头看向他。

“我觉得这样。”齐尘月把目光从台上转移到齐尘月的眼睛里,对他露出一个笑容,“不对吗?”

“齐先生说的都对。”荆长云忽而笑了,笑意打散了齐尘月在他眼里的映像,却把这映像聚在心头。

开学典礼结束后,齐尘月带着荆长云与张伯苓先生见面。

“伯苓先生好。”齐尘月朝张伯苓鞠躬行礼,然后接过荆长云递来的点心,双手递过去,“给伯苓先生带了些点心,来讨伯苓先生一杯茶喝。”

“多谢齐小司令喽,这位小同志是?”张伯苓也双手接过点心,看向齐尘月身后的荆长云。

齐尘月朝张伯苓说道:“是荆隆昌先生的儿子,叫荆长云。昨天想到今天能见您,高兴了很久呢。”

他转头看向荆长云,拂拂他的手臂缓解他的紧张,笑着说:“阿云,来同张先生打个招呼。”

“张先生好,我是荆长云,不嫌弃的话喊我长云就好。”荆长云走到和齐尘月并肩,朝张伯苓鞠躬问好,动作紧张的同手同脚。

张伯苓笑着扶他的肩膀:“好孩子,不紧张。”

张伯苓扶起荆长云后,又看向齐尘月,举了举手中的点心:“走,咱们呐,逛逛学校,喝茶去。”

张伯苓带着他们一路经过木斋图书馆,思源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