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系馆前的海报在秋风中猎猎作响。俞枫晚驻足观看,A3大小的彩印纸上,"新生设计大赛"几个烫金大字下方,赫然印着时霁的作品缩略图。
"俞老师也觉得这个设计很特别吧?"
身后传来女学生的声音。俞枫晚没有回头,只是微微点头。纸上的海滨图书馆设计确实令人惊艳——波浪形的屋顶结构与他五年前未建成的概念草图有七分相似,却在承重系统上做出了突破性改良。
"时霁学弟才大一呢,听说评委们争论了很久该不该给一等奖。"女生继续道,语气里带着崇拜,"最后陈教授说,天才不该被资历束缚。"
俞枫晚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海报边缘。时霁的作品就像一面扭曲的镜子,既反射出他的设计灵魂,又折射出令人不安的创新光芒。
手机震动。消息来自林启:「文化中心竞标输了,秦世那混蛋拿了项目。你爸居然投了反对票!」
俞枫晚锁屏,抬头时恰好看见时霁从系馆走出来。少年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黑色休闲裤,怀里抱着几本厚重的资料,被几个同学围着问问题。阳光穿过银杏叶间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时霁抬头,目光越过人群与俞枫晚相接。他嘴角勾起一个克制的微笑,用口型说了句"哥哥"。
俞枫晚转身就走。
"俞枫晚!"陈教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正好,找你有点事。"
办公室里,陈明远递给俞枫晚一杯咖啡。杯底沉着没化开的糖块,甜腻得让人皱眉。
"你弟弟很有天赋。"陈教授开门见山,"但太依赖对你的模仿。我想请你当他的指导老师。"
俞枫晚的咖啡杯重重磕在桌面上:"我没时间带本科生。"
"他不一样。"陈教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文件夹,"看看这个。"
文件里是时霁的高中作品集。俞枫晚翻到第三页时手指一顿——那是他大四毕业设计的变体,但将原本封闭的几何结构改成了开放式布局,恰好解决了他当年被诟病的"缺乏互动性"问题。
"他改进了你的弱点。"陈教授意味深长地说,"就像专门研究过你的所有评价。"
俞枫晚后背渗出冷汗。这份作品完成时,时霁应该才上初中。
"每周指导一次,算教学任务量。"陈教授最后通牒,"明天下午三点,他会在工作室等你。"
走出办公室,俞枫晚在洗手间用冷水冲了把脸。镜中的自己眼下泛着青黑,自从时霁出现后,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口袋里的手机又震了一下,是陌生号码发来的照片:他刚才在办公室看文件时的侧脸,拍摄角度明显来自窗外。
「哥哥皱眉的样子也很好看。——I」
俞枫晚拨通号码,对方立刻接听。
"好玩吗?"他压低声音,"偷拍,跟踪,私闯民宅?"
电话那头传来时霁的轻笑:"哥哥终于主动打给我了。"背景音里有风声,他应该还在校园某处,"那些照片只是练习。建筑系不是要培养观察力吗?"
"别再靠近我。"
"可陈教授说,明天开始你要当我的指导老师呢。"时霁的声音忽然靠近,俞枫晚猛地回头,发现他就站在洗手间门口,举着手机冲自己微笑,"请多指教啊,老师。"
时霁走近,伸手抹去俞枫晚下巴上的水珠。他的指尖冰凉,带着素描铅笔的木屑气息。
"你的设计有问题。"俞枫晚突然说。
时霁瞳孔微缩:"什么问题?"
"过度解构。"俞枫晚推开他的手,"你拆解我的作品就像拆玩具,但建筑不是用来满足窥私欲的。"
时霁的表情凝固了一瞬,随即笑得更加灿烂:"那老师明天教我,怎么正确'进入'你的设计?"
俞枫晚离开时,听见身后传来铅笔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不用回头他也知道,时霁又在画他了。
工作室里弥漫着咖啡和图纸的气息。林启瘫在沙发上,举着时霁的作品集大呼小叫:"这小孩是个天才!你看这个结构处理,完全不像大一新生!"
俞枫晚把外套甩在椅背上:"离他远点。"
"啊?"林启坐直身体,"你们兄弟关系这么差?"
"他不是我弟弟。"俞枫晚打开电脑,屏幕亮起的瞬间,壁纸变成了时霁在海边的照片,少年回头望着镜头,眼神直勾勾的像要穿透屏幕。
林启吹了声口哨:"哇哦,这是..."
俞枫晚立刻重启电脑:"病毒而已。"
"得了吧。"林启凑过来,"那孩子看你的眼神,连苏梦都注意到了。上次他来参观,你不在,他盯着你的咖啡杯看了足足五分钟。"
俞枫晚想起家里那个被舔过的杯子,胃部一阵抽搐。
"他精神不正常。"
林启大笑:"天才都有点怪癖。记得你大四做模型时,连续三天不睡觉就为了调整1毫米的误差?"
那不一样。俞枫晚想解释,却不知从何说起。难道要告诉林启,时霁收集了他过去十年的所有资料?还是说他会在深夜站在床边凝视自己睡觉?
门铃响起。苏梦的声音从外面传来:"俞总监,你弟弟来了!"
时霁站在门口,怀里抱着图纸和两杯咖啡。他今天把刘海梳了上去,露出光洁的额头,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几分。
"林学长好。"他乖巧地打招呼,然后看向俞枫晚,"老师,我带了咖啡。美式不加糖,和你平时喝的一样。"
俞枫晚没接:"我不喝校外咖啡。"
"是从你们常去的那家买的。"时霁坚持道,眼神无辜,"我特意问了苏梦学姐你的口味。"
苏梦在一旁点头:"时霁学弟超用心的,还记了笔记呢。"
俞枫晚终于接过咖啡,杯套上果然用铅笔写着"美式/无糖/75℃"。这种被全方位研究的感觉让他毛骨悚然。
"开始吧。"他径直走向会议室,"把你的设计理念讲清楚。"
接下来的两小时让俞枫晚如坐针毡。时霁的专业素养确实惊人,对建筑史和结构力学的理解远超同龄人。更可怕的是,他能精准指出俞枫晚每个作品的设计意图,甚至包括那些从未公开的初稿构思。
"这里原本是想用曲面玻璃对吗?"时霁指着屏幕上俞枫晚三年前的一个方案,"但后来改成了折线,因为预算限制。"
俞枫晚喉结滚动:"你怎么知道?"
"很明显啊。"时霁歪着头,"你所有过渡期设计都会保留原始痕迹。就像..."他忽然凑近,手指轻轻划过俞枫晚的太阳穴,"这里有一道很浅的疤,是六岁时摔在花岗岩台阶上留下的。"